8月20日上午,睢宁县双沟镇纪湾村,种植大户贾大龙正驾着拖拉机整理一片河滩荒地。
“这片河滩地共有10亩,是村集体合作社发包给我,让我试种新品种西瓜,试种成功后要在全村推广。”贾大龙说,目前他通过村集体合作社承包村里200亩地,分别种植韭薹、西瓜、水稻和玉米,其中西瓜和水稻是替村里试种的。
贾大龙是纪湾村扶持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他不仅要自己致富,还承担着为村里发展探索新路、带动一方百姓共同致富的任务。纪湾村主任刘建介绍,该村共有新型职业农民8人,他们通过村集体领办的祥润粮食合作社,共承包村里800亩地,带头发展规模高效农业。
在睢宁,像贾大龙这样的新型职业农民,全县已培育1.2万名。在该县构筑的“11841”新型四级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中,他们是冲在生产经营最前沿的“实践者”和“排头兵”。
睢宁是农业大县,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该县传统农业发展模式难以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种地一亩不如打工两周”“农一代种不动,农二代不想种,农三代不会种”等问题与瓶颈逐渐暴露,导致农业产出效益偏低。2016年以来,睢宁县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创新构建“1个县农业公司+18个镇(街道)农业公司+400个村集体合作社+1万名新型职业农民”的“11841”新型四级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不仅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问题,还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为确保农业体系姓“公”不姓“私”,睢宁县财政注资2亿元,成立县级农业公司——江苏盛佳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县镇两级财政累计注资8亿元,在全县15个镇和3个街道成立18个镇(街道)级农业公司。到目前为止,在两级公司扶持指导下,全县400个行政村已成立集体占股不低于70%的股份制合作社466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2万名。
“县级公司负责农业投融资、品牌推广、市场营销等,为全县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技术和订单支持,打造‘从田头到市场’的链条化产业体系,推动农业生产全环节升级,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江苏盛佳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贾宁宁说。
睢宁县双沟镇的“鲜食玉米”产业正是该县近年来探索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典型范例。
8月20日,记者在双沟镇官路村看到,种下一个月左右的鲜食玉米已有一米来高,长势良好。“这片玉米10月中旬就能成熟。传统的玉米种植每亩只能有几百元的收益,而鲜食玉米亩均效益可突破万元。村集体雇佣村民中的低收入户等进行收种、除草工作,村民除获得每亩800元的租金外,还有打工收益。村集体增收后,还会以分红、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慰问等形式反哺给村民。现在村民对村两委的满意度越来越高。”官路村党总支书记董敢说。
双沟镇2016年率先注资5000万元,成立镇级秋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指导全镇25个村“两委”领办50个种植、农机等集体合作社。2017年,为改变当地种植传统农作物收益低、竞争力弱的状况,秋歌公司引进一种“掰下来就能吃”的“鲜食玉米”,首季试种300亩获得成功,今年秋季种植面积已达3000亩。秋歌公司实施统一采购农资、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农机调度、统一收储、统一财务管理“五统一”服务管理,全镇50个村级合作社不但解决了技术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弱等难题,还节约土地经营年成本232元/亩。村集体收入从2015年的平均每村5.2万元,增加到去年每村28万元。
鲜食玉米虽然畅销,但仅仅销售初级农产品,仍然存在保鲜时间短、品牌优势弱等短板。为此,秋歌公司又投资1200万元建成鲜食玉米深加工生产线,每年可加工真空包装鲜食玉米7000吨,同时配建1000平方米的冷库,保证鲜食玉米四季常有、错时销售。县、镇两级农业公司还充分利用天猫、京东等大型电商平台和“江苏佳盛源”、小布网等本土电商平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
依托四级农业体系,睢宁县目前已建成高标准农田82万亩,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84个。县委书记贾兴民表示,“11841”新型四级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既有力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水平,又解决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现实问题,初步走出一条符合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彰显睢宁特色的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