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建设情况

来源:大河网   2019-09-23 阅读:222

  平顶山市国土面积7882平方公里,总人口550万人,地形地貌多样,是一个资源型工业城市,也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农业城市。近年来,我们坚决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生态文明观为引领,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循环农业+品牌农业+协同农业”发展战略,坚持用生态促发展、用高效换空间、用绿色发展促农业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生态、安全、绿色、高效的农业发展新路子。先后被定为河南省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验区、河南省生态循环畜牧业示范市、上海市优质农产品供应外延(平顶山)保障基地、国家农业可持续试验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取得了农业投资年均增长30%,农业效益新增10%,绿色、有机农产品增长11%,农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35%)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全省9个百分点的好效果。平顶山市农业绿色发展模式入选全国第一本农业绿色发展绿皮书—《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18》地方篇十大范例。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坚持六个聚焦聚焦政策保障,完善体制机制

    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下发了《全面推进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平顶山市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工作方案》《关于建设平顶山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验区的意见》等50多个文件,建立了考核评价机制,媒体发布了农业绿色发展全民行动倡议书,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制定了每年培训800人次的常态化培训计划,2018年5月在农业农村部党校举办了专题研讨班。

    聚焦规划引领,强化项目支撑

    市委、市政府先后编制了《平顶山全域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规划》《平顶山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规划》,制定了《平顶山国家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建设方案》《平顶山市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四水同治”“森林平顶山”“农村人居改善”等规划方案。共规划了119个支撑项目,为全市农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发展路径,提供了工作遵循。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方面,以推进农牧结合循环发展及农业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为重点,规划了34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50亿元。在绿色农业发展方面,以优化农业主体功能与空间布局、保护与节约利用农业资源、保护与治理产地环境、养护修复农业生态系统、推行农业绿色生活方式为重点,规划了35个支撑项目与制度体系建设、总投资167.09亿元。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以实现“农业产业、资源环境、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为重点,规划了5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618亿元。

    聚焦循环发展,盘活农业存量按照“以种定养、以养促种、种养配套、循环发展”的原则,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前提,全域实施循环农业发展行动。强力推动覆盖全市80%耕地、76%乡镇的24个县级重点循环农业试验区建设。先后投资40多亿元,发展循环农业企业201家,建成了覆盖全市的病死畜禽收集处理体系和30万头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厂,建成有机肥生产线9条、总产能50万吨,建成大中型沼气工程125个。

    聚焦绿色发展,提高质量效益

    在全市启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全域绿色食品城建设、(重点是以绿色农产品生产、绿色加工(健康食品)、绿色消费、现代物流、追溯管理等为重点,推进绿色食品城建设)“4×2”农业绿色行动(减施农药、化肥,节约用水、用种,回收废旧农膜、农药包装物,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防治替代化学防治)、全域富硒农业、百亿级大豆全产业集群开发、全域农业净土行动等计划,制定实施了绿色种植“7100”、生态养殖“232541”、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8+10”、秸秆规模化循环利用工厂化生产模式推广、10平方公里健康食品产业园、田园综合体“一县一园区”、100个农业品牌创建等行动。化肥、农药比2015年分别减施10%、13.8%,调减籽粒玉米45万亩,发展生态粮47万亩、饲料粮70万亩,发展粮食烘干设施121台套,烘干能力达玉米产量的50%。

    聚焦创新驱动,厚植发展活力目前,我国农业面临着五大问题(质量安全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效益不高问题、碎片化问题、保障要素服务滞后问题),为解决农业这些问题,我们着重在农业生产、加工、服务的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合作化、产业化、生态化、市场化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在理论创新上,提出了从源头做农业、从生态做农业、从安全做农业、从健康做农业,以及用生态促发展、用高效换空间、用绿色发展促农业转型升级等一系列新理念;提出了“以畜牧业为龙头,发展农牧结合、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新思路;提出了“循环农业+品牌农业+协同农业”的新战略;提出了“全绿色理念、全区域规划、全循环发展、全创新驱动、全产业开发、全社会参与”的新方针;确立了全域打造农业“安全高地、生态高地、品质高地、价值高地”的新目标。

    在实践创新上,全国首创了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百亩千头生态方”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模式,全市已发展344个;创新推广了“农牧结合、就近利用”“林牧结合、自然利用”“协议消纳、异地利用”“无害处理、集中利用”“加工制肥、分散利用”“就地还田、直接利用”等6种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模式;创新了“目标市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全产业链发展新模式,近三年供沪农产品销售额累计50多亿元;创新了“政府+金融(保险)+合作社”新型支农发展模式,融资平台授信能力达37亿元,累计发放贷款10.6亿元;创新了以“农牧结合+土壤改良+立体种植+休耕轮作”为特色的水土资源高效利用模式;创新协同发展模式,建成了循环农业研究院、健康食品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机构。

    聚焦环境改善,推进生态建设

    我们把人居改善作为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来抓,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仗来打,作为当前及未来中心工作进行部署,一是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建设森林平顶山,连续三年绿化面积30万亩,廊道建设2000平方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5%,山区达89%。二是实施了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四水同治”行动,省控地表水出境断面达标率93.8%。三是实施了人居环境改善三年行动计划,广泛开展“红装志愿者行动”,生活垃圾处理基本实现全覆盖,生活污水处理覆盖964个行政村,处理率达到31%,户改厕完成18.9万户。

    推动农业三个变革

    积极推动农业实现质量变革。以打造全国知名绿色食品城市名片为目标,全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活动,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强力推进“四优四化”(发展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果蔬供给;实现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和农业产品结构,大力推进农业基础能力建设。全市调减籽粒玉米40多万亩,建设生态农田47万亩,发展饲料粮70万亩,发展烘干设施121台套,烘干能力达玉米产量的50%,粮食收储质量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培育“鹰城名优”和“三品一标”农业品牌201个,畜牧业产值占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45%。

    积极推动农业实现效率变革。坚持从发展优特产品增效益、从优化产业结构增效益、从减少投入增效益、从提高科技含量增效益、从延伸产业链条增效益、从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增效益、从建设良好生态环境增效益。如平顶山市供应上海的“无抗生素、无激素、无重金属”生猪每公斤高出市场收购价0.6元,供应上海烟厂的烤烟高出市场价30%,平顶山市生产的生态小麦每公斤高出市场价0.2元,全国韭菜种植60%~70%的种子来自平顶山,平顶山市培育的以天晶、金晶、瑞沣、味他为引领的大豆高科技精深加工产业群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积极推进农业实现动力变革。深入推进农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平顶山市叶县农村实行“十权同确”成为全国试点。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市已达到5798个。通过流转、托管、合作等形式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全市规模经营达10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27%。积极探索创新农业盈利发展、农村产业兴旺模式,与中民投合作在乡村建设可容纳9个业态的中民广场,启动了中民投全国第一批乡村振兴示范项目。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