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创新“农担通”助果农大丰收
一直以来,农业银行牢记职责使命,精心耕耘“三农”热土,始终坚定走在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前列,有力地发挥了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探索出新时期大型商业银行支持“三农”发展的有效途径,以显著成效和自身发展更好地诠释并践行了服务“三农”是农业银行立行之本。
情系“三农” 用心用力解难题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农业银行恢复成立之初,按照当时的业务分工,遵循“以粮为纲、农林牧副渔并举,提高经济效益,活跃农村经济”的指导方针,大力支持农业资源开发和技术改造、国家商品粮棉糖生产基地建设、粮棉转化转产、土地治理等,进一步增强了农业农村的发展后劲。
20世纪90年代中期,顺应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和商业银行改革进程加快的形势和要求,农业银行把支持农业产业化作为重点,从支持追求产品增长为主的农业向支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转变,从支持提供农业初级产品为主向支持建立种养加一条龙、农工商一体化转变。另外,加大对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农业资源、矿产资源、水利资源、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等十分丰富、有着巨大开发潜力的乡村地区。
21世纪“三农”发展的特点和农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给做好“三农”金融服务提出了新课题。农业银行找准惠农切入点,于2008年4月率先发布了服务全国农民的产品——金穗惠农卡,从此,全国农民有了一张属于自己的银行卡。作为一张专门服务农民的银行卡,惠农卡具有小额贷款循环发放、资金汇兑、社会保障代理、财政补贴发放等特色功能,为农民享受现代金融服务奠定了坚实的用卡基础。
此后,按照国家加快普惠金融发展的要求,农业银行持续深入推进以“一张卡(惠农卡)、一个代理服务点(惠农服务点)、一台电子机具(转账电话、POS机等)、一揽子金融服务(存取汇兑等)”为核心内容的“金穗惠农通”工程,让农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便捷的基础金融服务。
在西藏,农业银行以惠农卡为载体创新推出“钻金银铜”四卡特色信用贷款产品,为持续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支持农牧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通过“四卡”产品有效对接“公司+农牧户”“合作社+农牧户”“信用乡(镇)村+农牧户”等方式,提高了农业产业链与金融服务的黏合度,促进了农牧业增产增效,拓宽了农牧民增收渠道。
在此基础上,农业银行抓住电子化技术、互联网技术快速推广应用的机遇,将点多面广的传统优势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努力构建“人工网点+自助银行+惠农通服务点+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流动服务”“五位一体”的县域农村金融服务渠道体系,有效提高了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
为顺应农业农村移动互联时代发展新趋势,近年来,农业银行把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作为“一号工程”,自主研发上线“惠农e通”平台,融合“惠农e贷”网络融资、“惠农e付”支付结算、“惠农e商”农村电商三大功能,努力让广大农村和农民享受到更加方便快捷的现代金融服务。
坚定方向 关键时刻冲在前
因“三农”而生,因“三农”而兴,因“三农”而强,农业银行恢复成立四十年来,一直站在我国农村金融事业发展的前沿,带着深深的感情用心用力做好服务“三农”工作。
在转型时期,农业银行确立了服务“大农业”“大市场”、开展集约经营的支农思路,信贷资源逐步转向支持“粮棉大县”“两高一优”示范区及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优质民营企业。
“着力开发和培育农业有效信贷需求,选择优质‘三农’客户,大力推进农业信贷结构调整,实现支农与银行效益的统一。”来自浙江分行的一份资料显示,当时服务“三农”主要有六个着力点:农村电网改造、水利基础设施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民营经济和优质中小企业,农村城镇化建设,农村商贸物流体系建设,以及农民发展生产经营和改善生活环境。在农业银行的鼎力推动下,农村家庭经济逐步发展起来了。
21世纪以来,为顺应改革开放新形势,根据200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作出的部署,农业银行确立了按照“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总体原则进行股份制改革,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转化升级和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以支持农业产业化、农村基础设施、特色资源开发和农村电网改造等为重点,进一步增加信贷投放,增强服务“三农”实力。
2009年1月,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坚持股改不改服务“三农”方向、上市不减服务“三农”力度,积极加大“三农”业务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2010年7月上市以来,农业银行“三农”业务对全行的贡献度不断提升,实现了成本和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发展。
面对新时期新农民的新需求,2016年初,农业银行创新推出农民专属的特色个人住房贷款产品——“农民安家贷”。该产品针对进城农民特点,简化了收入证明等手续,灵活设置了还款方式,有效满足了广大农民进城购买商品住房的信贷需求。产品推出以来,深受进城购房农户的欢迎。
在湖南,农业银行依托“农民养老贷”破解征地农民参保缴费难题。2016年,针对湖南省150万被征地农民的参保需求,湖南分行推出“农民养老贷款”,使被征地农民可贷款足额补缴养老保险,退休后在获得基本生活费的前提下,用养老金偿还贷款。
需要时候不缺位,关键时刻冲在前。在积极为农民解决安家与养老问题的同时,农业银行大力支持农村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涉农民营及小微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生产,充分发挥服务“三农”的国家队和主力军作用,助推“三农”产业不断做大做强。截至2018年9月末,农业银行涉农贷款余额达3.36万亿元。
构建机制 力促商业可持续
农业银行一直努力探索并实践金融服务“三农”的可持续性。多年来,随着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日新月异,农业银行始终贯彻落实面向“三农”的市场定位,开展“三农”金融服务试点、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等,进一步探索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商业运作的新模式、新路径。
2008年3月,农业银行开始推动在6个省11个二级分行进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试点行在省行和二级分行都设立三农金融分部,并将县域支行作为服务“三农”的平台,所有业务全部纳入三农金融分部核算和管理,全面搭建起三农金融事业部组织架构。同时,围绕“体制更顺、核算更准、机制更实、单元更活”的总体要求,三农金融事业部试点行进一步做实“六个单独”运行机制。
随着改革试点的成熟,2015年4月,农业银行正式获批将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覆盖到所有的县域支行。同年,农业银行将2089个县域分支机构全部纳入事业部管理。
从2008年启动改革以来,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经历了试点、扩大试点、全面推开和进一步深化改革四个阶段。经过十多年的改革,三农金融事业部体制机制优势逐步显现,县域支行的经营活力得到了充分激发,“三农”业务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实现了服务“三农”机构和团队的专业化、资源配置的制度化、政策产品的差异化及可持续性。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监管机构指导农业银行“三农”业务的9项监管指标实现全面达标。截至2018年末,农业银行县域贷款余额突破4万亿元。
实践证明,农业银行初步找到了一条商业化服务“三农”的有效途径,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符合我国国情和农行行情,为大型商业银行做好“三农”金融服务提供了一整套成功方案。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农”改革发展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农业银行将紧扣新时代“三农”发展趋势,进一步完善服务“三农”体制机制,加快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推动农行金融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迈上新台阶。
未来,农业银行将积极贯彻落实服务“三农”要求,高举服务“三农”、做强县域旗帜不动摇,坚持商业化服务“三农”不动摇,全面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部署,切实做好新时期服务“三农”工作,把服务“三农”工作抓得更实、做得更好,努力以新气象、新作为开创新时代服务“三农”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