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来,东西高校同上“这堂课”

来源:科技日报   2019-04-05 阅读:4

  6年来,东西高校同上“这堂课”

  在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成立6周年大会上,来自各个高校的嘉宾正在进行讨论。

  本报记者 雍黎摄

  教育部目前已连续认定了129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到2020年,国家级建设线上线下精品课程达到万门以上,省级建设线上线下精品课程万门以上。其中,教育部认定“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达到3000门以上,建立起发展有序、应用广泛、管理规范的优质课程资源共享。

  无论是位于世界屋脊的西藏大学,还是在边疆的喀什大学,这里的学生能与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学生一起上课。日前,在重庆大学举行的“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成立6周年大会上,围绕“以未来决定现在——科技赋能,深化教改”等话题,400多所高校的教师展开讨论,共同探索解决东西高校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

  信息技术让优质资源共享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部差距明显,高等教育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突出。慕课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改变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传播方式,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也成为实现高等教育变道超车的重要推动力量。”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一级巡视员宋毅说。

  他表示,教育部一直积极推动慕课发展,6年来中国慕课开设已达到12500门,学习人数超过2亿人次,超过6500万人次获得学分。

  “‘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由重庆大学发起,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在内的29所高校响应,作为中国慕课首批践行者2013年4月成立。”重庆大学校长张宗益介绍,经过6年的发展,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已经发展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服务学生最多的MOOC联盟。

  据华南理工大学校长、联盟执行理事长高松介绍,6年来,累计已有2200所高校的2760万人次修读联盟课程并获得学分,其中西部地区高校556所近800万人次,学生总体满意度95分。累积已开展各种规模、多种形式教师培训工作两万多场次,参与培训的教师超过9万人次。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认定中,联盟运营的140门课程获评线上金课。

  “为了更好地支持和服务西部地区,联盟启动了‘慕课西行计划’,积极推动‘优质通识类课程免费促共享’战略。”高松说,2018年秋冬学期西部12省受益学校和学生继续扩大。这一学期,受益学校459所,293万生次参加学习,校均达到6400生次,同比春夏学期增长31%,学校数增长17%,学习生次增长53%。

  慕课西行让东西课堂同步

  技术赋能、连接东西。西藏大学的学生也许没到过北京,没去过北京大学,但是在专业共建同步课堂里,通过互联网与沉浸式直播互动教室实现线上线下跨校混合式教学,针对专业课,采用点对点“同步课堂”“混合式+直播/讨论”,西藏大学的学生不仅能与北大学生同步上课,还能和北大师生一起参与课堂讨论。

  “针对边疆高校存在专业课教师匮乏、部分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方法单一的现象,联盟决定在重点地区进行重点学校探索新的教学援助模式。”高松介绍,长期以来援助边疆高校,采用的援助模式是直接由援助校派遣老师,但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对援助校、援助老师负担较重,而互动教室等形式进行柔性援助教学,既解决边疆高校的难题,又有效减轻援助压力,提高援助效率。

  据了解,联盟对边疆高校捐助了沉浸式直播互动教室设备,西藏大学与北京大学,喀什大学与中国海洋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之间率先尝试,以点对点同步课堂形式,在高校间的机制保障下,两校教师密切配合,完成了2018秋冬学期的五校三课试点。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徐志珍是该校与喀什大学“无机化学同步课堂试点”的主讲老师。她说,“无机化学”是基础课,也是难度较大的一门课,喀什有6个班近180名同学和华理的100多名同学同步上课。通过双方共建,喀什大学由初期测试只有7名同学及格,提升到期末合格率超过67%,成绩良好以上为27%。华理学生期末87%合格,优秀率24%。

  智慧树网CEO王晖表示,实践证明采用线上+远程直播互动的教学模式在专业课上比单纯的在线学习模式更加有效果,而且能有效提升受援学校年轻老师的教学能力。

  线上线下融合让教育变脸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改革,以大规模在线课程和小规模定制课程相结合,鼓励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联盟高校的课堂改革,走出了一条东西部高校合作共赢之路。

  中国海洋大学信息化教学中心主任魏振刚介绍,该校基于线上平台资源和线下翻转课堂,推行“混合式教学”改革,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模式转变。

  2015年秋,重庆大学开始尝试进行翻转教学试点;去年重庆大学成立了“未来学习研究中心”。重庆大学教务处教育技术中心主任罗仕健介绍,学校提出“学研融合,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性教学新范式”,研究不同学科在“互联网+”时代的授课范式。“未来学习研究中心”成立后,确定了重点项目,扶持对教学研究有兴趣的老师,打造明星教师。同时出台管理制度,以立项方式建设在线课程。

  重庆大学教务处处长李正良介绍,2015年至今,共由学校立项建设MOOC课程106门,累计投入经费1490余万元。多门课程在“智慧树”“中国大学MOOC”等网站上线。7门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门课程被认定为重庆市高校精品在线课程。重大已开设基于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学课程397门次,20余个学院近300名教师参与,1.8万余名学生参与了混合教学学习并获得学分。同时这一方式消除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也有利于更好的对口支援其他西部高校。

  “慕课应用带来了课堂的革命。教育部正在制定一流课程‘双万计划’的相关政策,更大范围、更大力度推进慕课建用学管。”宋毅表示,教育部已连续认定了129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根据“双万计划”,到2020年,国家级建设线上线下精品课程达到万门以上,省级建设线上线下精品课程万门以上,其中,教育部认定“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达到3000门以上,建立起发展有序、应用广泛、管理规范的慕课格局。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