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走进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特别报道⑫
阿尔山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西北部,横跨大兴安岭西南山麓。人口不到5万人,由蒙古、汉、回、满等13个民族组成,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地区。
阿尔山,名为“山”却不是山,全称哈伦·阿尔山,是蒙古语,意为“温暖而圣洁的泉水”,因为这里有天然温泉。该市地处大兴安岭林区腹地,是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科尔沁草原和蒙古草原四大草原交会处。森林覆盖率超过64%,绿色植被率达95%。年均气温-3.2℃,冰雪期长达7个月。
森林、草原、温泉、冰雪……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西北部的阿尔山市,一年四季的美景总能让途经这里的人们留下难忘的记忆。但对于日复一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来说,阿尔山还有另外一些关键词:冷——冰雪期长达半年多,最冷时手指伸出去不到一分钟就冻僵;人少——据阿尔山政府门户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市户籍总人口约4.6万人,全年出生人口约230人;特别困难——2014年初,这里有1.1万余户林业职工住在“板夹泥”的棚户区……而这些关键词也正是阿尔山教育发展的背景和基础。
201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来到阿尔山,慰问戍边官兵,看望生活在林业棚户区的群众,察地窖、摸火墙、坐炕头,询问林区职工群众生活状况,并要求当地加快棚户区改造,让群众早日住上新房,改善群众生活条件。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嘱托和殷切期盼,为阿尔山市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也为教育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
“为绿水青山守护人办好家门口的学校”
阿尔山市的前身是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的一个建制镇,1996年被批准设为阿尔山市(县级),被称为我国最小的袖珍城市。阿尔山地处大兴安岭腹地,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都是单一以林业为主要产业,伐木是最主要的生产方式,林业所属学校规模占据当地教育的半壁江山。19世纪末,林业市场发展步伐放缓,随后阿尔山林业局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从砍树转变为种树,大批依托木材加工衍生的工作岗位消失,而新型产业一时难以形成规模,地方经济和老百姓的生活都进入了转型困难期,教育发展面临的历史欠账多、生源流失严重等问题日渐凸显。
留住人,成为阿尔山教育发展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怎么留?夯基础,强内涵。
初春的傍晚,从阿尔山第一小学教学楼里出来,校长吴增武指着教学楼西侧的施工处向记者介绍:“这里将建一座体育馆。”
这个尚未成形的“建筑物”对旁人可能并没有多少吸引力,但有人却专程跑来向吴增武核实:“这么说,以后冬天孩子们也可以正常上体育课了?这可是咱们几代教育人的梦想啊!”
吴增武告诉记者,因为气候寒冷,一直以来,阿尔山中小学冬天的体育课就是绕操场跑圈儿,最冷时干脆没法儿上。
近年来,阿尔山市委、市政府加快教育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特别是从2015年起,阿尔山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充分利用中央和自治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项目资金和学校标准化建设资金,不仅为全市所有学校增添或更新电子白板、计算机、实验室设备等,还逐步新建了一批风雨教室、足球场馆等。“其实,这几十年来学校的办学条件一直在改善,但现在的投入不仅顺应时代发展,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基本保障,也关注到了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吴增武说。
在加强基础保障中,阿尔山加大了对乡村学校的倾斜支持力度和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寄宿制学校改造、新建了浴室和水冲厕所,并结合政府精准扶贫政策,在林区深处新建了两所幼儿园,保障当地适龄儿童就近入园。近两年累计投入65万元,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建起了阿尔山市教育云平台,为全市中小学搭建起更快速便捷的资源共享平台。
在加强基础保障的同时,提升内涵需要更持久的发力。2018年12月,阿尔山全市所有小学校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主任、各学科骨干教师集体参加了一次“长会”。一个会开了5天:阿尔山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贵柱亲自带队,从最南端的明水小学一路向北,一所学校一所学校地看,一堂课一堂课地听……这是一次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交流会,也是一次提高教育质量的检验会。为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从2015年起,阿尔山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并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基于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要求校校有课题,人人都参与,通过科研促进教师成长。为了保证教研活动质量,市教研室不断创新教研活动方式,制定“有效教研活动报批单”,确保每一次教研活动“研”前有设计,“研”中能看到效果、发现问题,“研”后有解决问题的措施并持续跟踪。还相继开展了驻校助教活动和“订单式特色培训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基层学校解决教研的实际难题,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有效提升。
“教育发展的水平与老百姓对优质生活资源和教育资源的需求不匹配,依然是我们教育发展的现状。”刘贵柱说,“但我们更清楚,留在这里工作生活的每一个人,都是这青山绿水的守护人,是守卫祖国边疆的卫士,我们必须坚持人人能成才的理念,办好家门口的学校,为这里的老百姓负责。”
因此,阿尔山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加大学校体育美育工作力度,不断拓宽活动形式、增加活动内容,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体育、美育教育活动,并充分利用本地冰雪资源开发适合学生发展的体育运动项目,确保学生每天阳光运动一小时,整体提升学生身体健康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捡起河里的石头和林里的树皮来作画、到创客教室进行科学探索实践活动……走进阿尔山中小学,可以看到每一所学校都在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近两年我们充分挖掘教师特长,教师全员参与学生社团工作,目前已开设了30多个,确保学生都参加。”阿尔山第二小学校长乔秀岭说。
“这里的教师教学理念一点儿都不落后”
“这里的教师教学理念一点儿都不落后。”2018年12月底,教育部国培计划专题讲座专家、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教师石秀荣到阿尔山送教时,原本只是想将自己跟随吴正宪老师探索实践的“生本课堂”进行一次初步的理念分享,没想到这里的老师不仅知道吴正宪的“生本课堂”教学理念,有的还到实验校听过课。石秀荣的这一感受与阿尔山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刚好契合。
“我们居于深山,经济生活条件可以落后,但老师的教育思想与理念不能落后。”阿尔山教育局局长刘贵柱说。近年来在提升教育质量中,阿尔山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注重教师的“引”,更注重教师的“育”。近五年共招聘教师66名,2017年起实施特岗教师招聘计划,两年共招聘18名特岗教师,促进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科结构不断优化。启动实施名师工程,并通过实施“骨干教师结对帮扶”“蓝青计划”等,有效发挥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而对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阿尔山加大了面向每位教师的培训,2018年,阿尔山教育局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自治区级、盟级、市级等四级培训达4820人次,人均14次。
“当了五六年的幼儿园老师都不知道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有啥区别。常常会为自己一学期教会了孩子拼音和凑十法而自豪得不行,但却忽视了孩子学习时的那个痛苦劲儿。”阿尔山第二幼儿园教师康晓菊在回忆自己职业成长历程时说。
康晓菊描述的状态正是二幼绝大多数教师曾经的教学状态。园长刘萍告诉记者,二幼的前身是林业部门办的一所托儿所,建在一个半山坡,就是帮助职工“看孩子”的地方,到2015年,全园在岗38名教职工中,半数以上教师仍没有学前教育专业资格。2016年起,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二幼加大了对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针对教师学前教育专业资格合格率低的问题,与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合作,对21名教师进行了为期1年的脱岗培训,教师获得学前教育教师资格方可上岗。同时,加大了日常培训,每年教师外出培训达到120余人次。“仅关于课程游戏化的培训,我一年就去外地参加了三次,每周还有园本培训。”康晓菊说。
通过公开课、示范课一遍又一遍的教育引导,过去摆着两排凳子的座位,每天都会在不同的游戏活动情境下变换“队形”;过去习惯了站在黑板前“俯视”孩子们的教师,学会了蹲下来、坐下来与孩子“平视”;过去一门心思要“看住”孩子们的高控制课堂,逐渐变成了注重孩子发展的体能训练活动、生活能力培养活动……“我们正在建立完整的儿童活动课程,利用本土资源开发园本特色课程体系,在探索课程游戏化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刘萍骄傲地说。
二幼教师的成长带动了二幼的变化,阿尔山教育的变化需要更多教师的成长。因此,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除了加强专业能力的培训,近几年阿尔山特别注重为教师成长铺路、搭台。
2019年春季开学前,阿尔山教育局组织开展了一次对新教师的集中培训,其中有2018年新招聘的28名教师,也有闻讯赶来“蹭课”的年轻教师。以往这样的培训主要是对师德师风和基本业务能力的培训,但这次培训专门增加了教师职业规划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当老师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了明确目标,更容易激发他们专业成长的内生动力,所以我们希望这些年轻教师一入职就有主动发展的意识,这样他们才能进步得更快、走得更远。”负责组织这次培训的阿尔山教育局教研室主任王丽文说。
“促进教师成长的最大动力就是让他们有成就感。”刘贵柱说。成就感从哪里来?给他们搭建更大的舞台去展示、交流。2018年末,梅静杰老师和王丽娟老师在全市小学教学改革交流会上获得一等奖,2019年春季学期一开学,该市教研室就筹划专门为他们组织开展一次送课活动,带着他们走进薄弱学校的课堂一一展示交流。
借外力,开放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转型发展后的阿尔山,努力践行“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逐步打造国际知名的生态休闲养生度假地。教育也在这种开放发展的理念中积极借助外力,提升教育发展水平。
2018年,“北京的学校”成为阿尔山教育系统干部师生的高频词,这一年,每一位校长、每一位老师、每一名学生都与北京的学校建立起了某种联系。他们有的到北京的学校参加了跟岗学习,有的听了北京老师送到家门口的交流课,有的甚至天天听北京老师的课。
2018年5月,在京蒙教育帮扶协作计划的统筹安排下,北京东城区与阿尔山全面开展教育对口帮扶工作,阿尔山所有中小学幼儿园都在北京东城区找到了结对联盟校。对于阿尔山教育发展最薄弱的初高中教育,东城区直接给予了将阿尔山第一中学纳入北京二中集团的帮扶支持。2018年8月,北京二中组织6人帮扶团队来到阿尔山,常驻第一中学开展管理、支教工作。之后北京二中教育集团选派短期支教团队深入一中课堂听课、评课、送课,开专题讲座。同时,阿尔山教育局分8批先后派出干部、教师72人赴北京二中跟岗培训。
“一次次交流活动,更新了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带起了我们教师队伍的精气神。”阿尔山第一中学党委书记于春红说。
通过京蒙帮扶为阿尔山留下一支素质优良、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是北京东城区教育局与阿尔山在合作伊始就形成的共识。因此,帮扶合作开展之初,阿尔山各中小学校首先选派教师多批次到联盟校跟岗学习。比如阿尔山第二小学,上学期一次就派了5名教师跟岗学习,其中有两名教师跟岗一个月。“下一步我们想多邀请北京的老师来送教,扩大我们老师的受益面。”乔秀岭说。
除了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阿尔山各中小学校还就学校管理、文化建设、德育活动等,组织干部和教师到联盟校专题学习、跟岗培训。同时各校还组织学生到联盟学校研学,拓宽学生视野。
尽管京蒙帮扶合作迅速在阿尔山中小学掀起一股热潮,但北京距阿尔山1000多公里的空间距离和阿尔山难以大量派出教师跟岗学习的现实条件是影响帮扶效果的一大难题。“我们正在通过建设两地教育专线网络解决这一难题。”刘贵柱说。两地教育专线网络建成后,不仅可以共享北京优质教育资源,还有远程互动教学平台、教研平台,更多教师可以直接与北京的教师交流学习。
此外,为了全面支持阿尔山教师队伍建设,2018年8月,北京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阿尔山基地正式成立。基地将利用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的优质师资,为阿尔山中小学教师开展学科教学、教师科研、信息化运用能力等方面的指导和培训,促进阿尔山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
随着阿尔山开放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教育系统借外力促内涵的实践也越来越丰富。2018年阿尔山积极承办全盟初中语文青年教师基本功赛、小学数学和语文教师基本功赛以及全盟中小学生冬季运动会、全区中小学生速滑赛等,通过把赛事培训搬到家门口,让更多老师学生受益。
而对于一直尚处空白的职业教育,阿尔山教育局目前正在积极筹划与区外职业教育集团合作办学,借力破解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不足和师资严重短缺的难题。
借业内之力,也借业外之力。近年来,阿尔山利用独特的冰雪资源广泛开展冰雪文化活动,教育系统也借此契机利用本地资源积极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开展冰雪趣味活动,普及冰雪运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抢抓机遇借势借力 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
内蒙古阿尔山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贵柱
201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阿尔山视察,给阿尔山人民极大的鼓舞。带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带着党中央的深切期望,阿尔山市在努力做好棚户区改造、脱贫攻坚和旅游开发工作的同时,大力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促进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5年来,市委、市政府累计投入教育资金5166万元,改善了全市中小学生和幼儿园的办学条件;投入资金1.4亿元,新建了现代化教育园区。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全区率先通过了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国培”“区培”和引进高端人才等渠道,全面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抓住京蒙帮扶的历史性机遇,建立了京蒙教育扶贫协作机制,与教育发达地区的合作办学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教育就是抓未来、抓教育就是抓后劲、抓教育就是抓民心。5年来,在国家、自治区及社会各界的积极帮助下,阿尔山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全市教育规模、办学水平稳步提升,实现了“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的奋斗目标。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阿尔山属于国家贫困县,地方财政收入很有限,教育发展依然面临诸多困难和不足,如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不高、学校冬季运动场馆不足、乡村学校建设亟须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等。
努力办好家门口百姓满意的教育,对阿尔山教育人来说,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积极克服困难,抢抓机遇,推动全市教育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进一步借助京蒙帮扶的有利契机,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干部教师跟岗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素质素养。积极组织中小学生进行游学研学活动,在增进两地友谊的同时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网络建设,让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多地辐射阿尔山,全方位提高办学水平。
《中国教育报》2019年04月08日第1版 版名: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