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欣然)4月4日上午,天津医科大学生命意义展室内,一场特别的交流活动正在进行。学校将20余位遗体捐献者的亲属请到学校,与学生共话思念,探讨“生命的意义”。
活动中,学生们向遗体捐献者的亲人们表达了深深的敬意,并朗诵了原创诗作《致敬无语良师》:与其静静等待生命的流逝/不如换一种方式让生命延续/不如化作春泥,呵护绚烂的生命/不如化作微光,点亮生命的奇迹/不如化作薪柴,燃尽最后的余光……
家属王萍阿姨动情地说:“我的亲人作出这个勇敢的决定,成为学生学医的教材,希望同学们好好珍惜,将来都能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医生,解除病人的痛苦。”
据了解,天津医科大学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面向社会接收无偿捐献遗体用于医学教学使用,至今累计接收797例。而始建于2002年的天津医科大学生命意义展室,是全国第一个以“感悟生命历程,探索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为主题的展室。展室内陈列着天津医科大学创始人、著名医学教育家、内分泌学专家朱宪彝教授所捐献遗体的部分脏器标本,还有200多位遗体捐献者的遗嘱原件。
天津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侯洁说,医学类院校培养出的不仅是技术精湛的专家,更应该是有人情味儿的医生。重视生命教育,就是希望培养出德高医粹的未来医生,在履行救死扶伤职责的同时,给病人带去人文关怀,带去来自生命的温暖。
《中国教育报》2019年04月06日第2版版名:新闻·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