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转暖,西瓜、甜瓜等作物也早早地上市开售。作为“中国西瓜之乡”,潍坊昌乐的西瓜种植产业规模大、效益好,是当地农业发展的一大亮点。而在昌乐,尧沟是有名“中国西瓜第一镇”,如今这里的西瓜、甜瓜等“高价”经济作物也早早地走上市场,打开了瓜农增收的好路子。
潍坊昌乐尧沟的西瓜、羊角蜜纷纷抢险上市,让瓜农赚得“第一桶金”。
记者了解到,多年来,昌乐尧沟的西瓜、甜瓜等作物种植一般都靠大棚来实现。1989年,尧沟率先发展拱棚,亩均收入2万元。但是30年来,尧沟大棚仍是拱棚种植,亩均收入仍是2万元,与寿光等地的大棚相比而言,这里的大棚硬件设施发展无异于“原地踏步”。为加快产业“涅槃”升级,昌乐宝都街道将建设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作为引领“灾后重建”向“乡村振兴”转变的重要抓手,实施“五百亩精品、六千亩示范、四万亩带动”工程,以点带面,带动产业凤凰涅槃,实现尧沟华丽转身。目前,当地首批大棚瓜菜已陆续上市。今年尧沟的西瓜等经济作物种得多不多,卖的好不好?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潍坊昌乐的西瓜熟了
4月15日,在昌乐宝都街道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一辆辆运输车辆来来回回,大棚内瓜农正在忙着采摘甜瓜,各地来的客商和经纪人络绎不绝,正在组织工人装箱、装车。据了解,园区内的甜瓜、西瓜已陆续上市。如今,这片灾后重建的土地上正在结出丰收硕果。“年初移栽的瓜苗,现在已陆续上市。羊角蜜、星田二零等甜瓜,每斤价格7、8块钱,新建大棚产量高,上市早,用工少,效益好,比拱棚的效益有很大提升,收入十分可观。”在园区新建了2个大棚的瓜农王守峰,高兴地向记者介绍道。
每天,来到园区运送新鲜瓜果的车辆络绎不绝。
据昌乐当地农技专家介绍,如果说30年前的拱棚推广是西瓜种植的第一次革命,那么这次灾后重建的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将是尧沟种植模式升级的第二次革命。在园区一眼看到一排排新型大棚,第一感觉就是高和大。据东西王村支部书记王全介绍,除了直观的“高”和“大”,相比于传统的竹竿拱棚,与传统拱棚相比,新棚具有很多优势。他分门别类地向记者详细介绍说:“新棚种植上市时间早、销售价格高,这种高效农业大棚能够覆盖多层膜,保温效果好,瓜菜可以提前20天-1个月左右的时间上市,价格每斤能够高2-3元,一年收获3茬,每亩收入6万元,收入是旧棚的3倍。作为影响瓜农增收的重要因素,作物产量是一个重要数据。从目前统计数据来看,钢结构大棚的作物能够吊着长,更好地利用上面的空间,像甜瓜,旧棚一亩地能种600棵,新棚可种1500棵,一亩地能够种出2亩多地的产量。”除了这些优势之外,王全还告诉记者, 原来的旧棚寿命一般7、8年,新棚至少20年,而且抗风险能力更强,特别是抗雪能力直线上升。新棚空间大,便于机械化作业,降低劳动强度,人力成本可减少80%以上。
昌乐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帮瓜农实现“增收梦”
“新建的高温大棚棚体全部采用钢架结构,配备自动温控、水肥一体化等智能化控制设备,引领种植户从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向智能、标准、品牌农业发展,促进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宝都街道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刘学五说,“如今,园区是尧沟老百姓讨论的焦点,大家都在对比新旧大棚。这个新棚,即使自己不种,租给别人种,一个大棚年租金7万元,5年就可以收回成本,收益率高达20%,可以说是非常高的收益率。”
大棚“升级换代”,增加了作物产量,增加了瓜农收入,实现一举多得的良好效应。记者了解到,当地政府把农田排涝工程建设作为灾后重建的重要内容来抓。截至目前,占昌乐全县77%施工量的农田排涝工程已开挖排水沟52余公里,新建桥涵360 余座。在看到群众尝到增产增收的“甜头”之后,当地党员干部们将“撸起袖子加油干”,全力推进农田排涝工程、河道疏浚、示范园区建设等各项工作,为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