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如何赢得家长信任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9-04-29 阅读:4

新教师与家长交流幼儿在园情况。周春燕 供图

情景一:

离园时间到了,笑笑老师满脸微笑,迎接家长们的到来。这时,丁丁妈妈拉着丁丁返回来了。笑笑老师忙问:“丁丁妈妈,您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吗?”“哦,我和李老师说吧。”丁丁妈妈边说边径直走向了李老师。

面对丁丁妈妈满脸的不信任,笑笑老师心里很不是滋味。李老师是班主任,家长们每次有问题都会找李老师沟通,作为新教师的笑笑,很是失落。

情景二:

牛牛的脸不小心被鹏鹏抓伤了,脸上留下了一条血道子。离园时,笑笑老师还没来得及说话,牛牛爸爸就急了:“怎么又受伤了?笑笑老师你带班是怎么回事啊?人家李老师带班就没让孩子受过伤……”面对家长的指责,笑笑一时不知应该如何应答。

在教师个体职业生涯中,新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正处于入职适应期,普遍缺少家长工作经验,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新教师能否与家长建立起信任关系,不但会影响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与支持,同时也会影响新教师的自信,进而影响其职业发展道路。因此,新教师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十分重要。

剖析原因:

快速与家长建立联系

总体来看,新教师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问题,往往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新教师对家长工作信心不足,提到与家长沟通就心里打鼓,总是依靠班级中有经验的教师来做家长工作,从而造成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由于新教师缺乏工作经验与工作方法,经常把家长工作变成告孩子的状,成了告状专业户。但即便是告状,也只是说孩子的问题,不能给予家长有效的建议。久而久之,家长就会对新教师产生不满。

基于此,我们给新教师提供了一系列具体策略,以帮助他们快速与家长建立起联系,主要包括“每天一句话”“每周两篇沟通日志”“三人碰头会”和“每周五条微信”。具体来说,就是针对幼儿当天表现,离园时用一句话与家长进行沟通,使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园情况。每周选择两位家长进行重点沟通,并详细撰写沟通日志。结合沟通情况,每周班级三名教师进行“碰头”会。一方面老教师能给予新教师具体指导,另一方面,每位新教师可以趁机对全体幼儿及家长情况有个整体了解。同时,针对一名幼儿,或者班级整体情况,新教师每周至少要与家长微信沟通五次,主要向家长报告幼儿的闪光点。这些做法,使新教师在最短时间内与家长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让家长看到了新教师工作的用心,同时新教师也能较快地从家长那里了解他们的具体想法。

展示能力:

增强家长工作信心

针对新教师经验不足的情况,我们会给他们提供各种展示能力的机会,从而增强他们做家长工作的信心。

班级家长工作每月重点是什么?如何有效组织家长活动?针对这些任务,我们鼓励新教师主动承担任务,组织亲子游戏、担任主持人、召开小型主题家长会。新教师在家长面前亮相,可以让家长全面了解新教师的情况,加速他们的成长。每次活动前,我们都会提醒新教师精心准备,多向老教师请教经验,保障活动的实效。另外,每次活动后,我们都会组织新教师认真反思,不断调整工作思路,积累家长工作经验。

与此同时,针对新教师熟悉多种网络传播方式,更具创新性的特点,我们鼓励他们发挥自身优势,创新与家长沟通的方式与语言,使家长更快地了解他们,接纳他们。

以问题为导向:

积累家长工作经验

为了让新教师尽快学到与家长沟通的“真本事”,我们采取“问题导向”的方式来带动新教师。

首先,寻求老教师的帮助。新教师将每月家园沟通中出现的困惑,做成一个记录表,然后寻求老教师的指点。在老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和自己的反思与实践中,新教师与家长沟通的经验不断得到积累。这种做法不但提升了新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充分发挥了老教师的带动作用,发挥了他们资源共享的优势。

其次,分析案例,学会换位思考。针对新教师实践反思能力不足的情况,我们要求他们每月撰写家园工作教育笔记及家园案例,更多地从家长的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新教师学会了换位思考,更能理解家长的心理,逐步与家长达成共识。

再其次,主动收集幼儿情况,有的放矢。为了更好地与家长沟通,我们要求新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主动收集幼儿的各方面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就会比较轻松,也更能使家长信服。

因家长而异:

学会面对不同类型家长

家长分为不同的类型。只有了解家长的类型,明确他们的真正需求,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最大限度提升沟通质量。

从不同年龄班看,小班家长更多地关注幼儿的生活情况,中班家长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同伴交往情况,大班家长更多地关注幼儿学习情况及如何配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家长需求,教师应提前做好“功课”,分析每名家长关注点都是什么,再根据家长的关注点进行有侧重点的沟通,满足不同类型家长的需求。

针对较为关心幼儿生活的小班家长,我们建议新入职的教师列出具体的一日生活表格,列出每名幼儿的情况。一是可以避免忘记,二是能免去一个个解答。到了中大班,幼儿的生活能力已经有了较大提高,大部分家长也把关注点转移到幼儿的其他能力上了,但仍有个别家长,依旧十分关注幼儿的生活问题。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家长需求主动反馈,解除他们的疑虑。

针对较为关注幼儿情绪状态的中班家长,我们建议教师采取视频的方式反馈,使家长及时了解幼儿的同伴交往情况及他们自身的情绪状况。同时,及时把幼儿情绪稳定后的情况,电话反馈给家长,以减轻家长的疑虑。

针对关心幼儿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大班家长,我们要求教师把幼儿的进步及时反馈给家长,同时给予家长积极引导,让他们明白,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良好的习惯、积极的学习品质,都可以为幼儿终身学习打下好的基础,因而十分重要,而知识、技能在幼儿入小学后会很快赶上来。特别是针对中、大班幼儿,我们可以结合家长的共性问题,定期召开小型的家长沙龙,通过讲故事的方式,邀请班级中综合素质较好、育儿观念与幼儿园一致的家长,共同交流分享。

与家长交流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教师从家长的角度出发,把握好家长的心理,因人而异,对症下药。除了具备相应的沟通技巧,刚进入工作岗位的教师还需要付出真心、耐心、恒心与爱心,真正帮家长解决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持续追踪,不断调整自身的教育行为,这样才能获得家长的信任。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幼儿园)

《中国教育报》2019年04月28日第4版 版名:学前周刊·成长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