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育是功德无量的工作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9-04-29 阅读:6

 

就在我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之前,张清华教授代表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已经和我面谈过一次了,他十分详细地安排了我的驻校工作,我感受到了荣耀,与此同时,我也感受到了责任。

我重点说责任。我必须指出,这个责任起始于莫言。众所周知,2012年,莫言先生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依照一般人的心理常态,莫言先生可以就此走进他的象牙塔,享受他缓慢而又优雅的私人生活,但是,莫言先生选择了两件事,一个是文学的教育,一个是文学的普及。

在中国,一直有一个传统的甚至是理直气壮的说法,文学不需要教育。我都懒得反驳这样的混账话。我已经55岁了,写小说也已经三十多年了,我最切身的体会就是,我所受到的文学教育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文学的教育意义重大,它不是培养几个作家那样简单,它关乎人的质量,关乎民族的质量,关乎人类的质量。文学所关注的是生活与生命,一个人,只要有最为基本的向好的愿望,就不该忽视文学,不该忽视文学的教育,哪怕你最终选择的职业和文学一点儿也不搭边。

早在六年前,也就是2013年5月13日,在莫言先生的倡导下,北京师范大学成立了国际写作中心。无论中心的指涉多么地广泛,文学的教育终究是它的使命。北京师范大学的驻校作家制度就是在这个时候建立起来的。许多作家来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一起生活、一起讨论。把文学还原到日常生活的场景,这已经成为北京师范大学最为生动的人文景观。

文学的普及说白了也还是文学的教育,但是,它的范围更大,涉及的对象更多,换一个说法,它的难度也更大,需要更大的付出。为了践行文学普及这样一个宏大的愿景,写作中心甚至把他们的触角从大学延伸到了中学,这是不可思议的,更是功德无量的。就在去年的11月,中心邀请许多作家走进了重庆第一中学,其中就包括我。我不只是这项工作的参与者,也是见证者。我见证了莫言先生广博的胸怀,它感动人心,也召唤人心。某种程度上说,今天我站在这里,正是回应了莫言先生的召唤。在此,尊敬的莫言,我向你的服务精神致敬,向你榜样的品行致敬。

今天下午,按照张清华教授的安排,我还要和李洱一起去珠海的金鼎中学,和金鼎中学的中学生展开一场有关文学的对话,我希望孩子们开心。

(本文为作家毕飞宇在4月14日入校仪式上的答谢词,标题为编者所加)

《中国教育报》2019年04月27日第4版 版名:文化周末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