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江西省农业生产一线的报道:田畴里的新故事

来源:江西日报   2019-05-17 阅读:10

  安义县丰收田野景象。记者 朱文标摄

  又是一年春耕季。

  眼下,赣鄱大地从南到北,全面进入紧张的春耕生产。日前,记者走访基层时发现,与往年不同,今年的春耕,转方式、调结构、高科技成为当下我省农业的一个突出亮点。

  新方式:种粮大户不仅种田,还搞“副业”赚钱

  春争日,夏争时。

  日前,记者在位于安义县鼎湖镇的江西省绿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看到,这里的生产风风火火——在该公司的万亩农田基地,十几台拖拉机正忙着犁田;在其农资公司,不时有合作社的成员前来购买农资;而其粮食加工基地,几辆来自上海、广东的货车正排在厂房门口等着装货……

  说起绿能公司,不得不先说一下该公司董事长凌继河,10年前,他只是一个有着上千亩良田的种粮大户。如今,在凌继河的带领下,绿能公司不再是单一的种粮食,而是围绕“农”字做足文章,集农业开发、土地流转、水稻种植、种植技术研究、优质粮食精深加工于一体的农业企业。

  绿能公司为什么要转方式?凌继河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种田首先要改变思想,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他举例说,有的种粮大户什么都想备齐,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烘干机……凡是农业现代化的设备,他都想买、都想上,结果一年下来,种了上万亩田,年底一算账还是赚不到钱。

  为此,凌继河将种田的利润点放在了成本的压缩上。公司转变发展方式,除了种田,还做起了第三方增值服务,专为农民量身订制了各种托管服务:零星种田散户吃“点菜”,可选择订单式托管服务;种植大户吃“套餐”,选择套餐式全托管服务;而专业合作社可以吃“快餐”,选择保姆式全程服务。这样一来,公司实现了高效运转,还能有额外的经济收入。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管是绿能公司自有的流转土地,还是交由该公司托管的土地,种出来的水稻,公司都全部以订单的方式收购,该公司建立了烘干中心和大米加工厂,申请了自己的品牌,全部以精米的形式售卖。

  凌继河高兴地告诉记者,该公司的大米有三个品牌,一个是“绿能农业”,第二个是“凌继河大米”,第三个是去年创建的“凌代表大米”。谈起农业,凌继河认为这是一个很奔头的行业,他很看好,也有信心做好。今年,公司正在着手与农业院校合作成立农民培训学校,专门培养农业管理人才。

  如今,在全省像绿能公司一样的公司还真不少。丰城秀市佳和种植专业合作社就是这样一家合作社,该合作社以契约式土地入股、专家式科学种植、组团式统防统治、纽带式产品销售为载体,组建“五机”(机耕、机插、机防、机收、机烘)服务队,建立工业化育秧基地,提升了种粮经济效益,带动了农户增收致富。

  新结构:田里不再是清一色的稻子,高效农业孕育而生

  眼下,正是丰城市小港镇新希望蔬菜基地辣椒上市的旺季。菜农邬秀成说:“去年,我承包了一个大棚,种了15亩蔬菜,一年就挣了10万元。以前种同样多的稻田,一年忙到头,也挣不到1万元,村民多以外出务工为主,田都是租给别人种。如今,政府帮助村民发展大棚蔬菜,村里的田就成了香饽饽,大家都抢着种。”

  据了解,为打造“一镇一品”特色农业,小港镇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成立了小港镇新希望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带动引导30个村委会各成立一个种植专业合作社,都建立了5亩以上的大棚基地,全部用于种植辣椒,全镇种植辣椒310亩。各村合作社作为集体资产运营,归村集体所有,大棚的种植、管理、销售也均由村委会负责,合作社的收入主要用于合作社成员分红和壮大村集体经济,真正实现村民和村级发展的双赢局面。

  而位于安义县黄洲镇的星晨家庭农场,只见翠冠梨、早熟桃、水蜜桃各种果树枝头挂满了果实。农场负责人刘厚仕告诉记者,全村种植各种水果植物面积达到3000余亩,铺设了1500亩的滴灌系统,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模式,社员年人均纯收入超过了1万元。

  丰城市小港镇、安义县黄洲镇两地通过发展设施农业,只是我省优化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一个缩影。据统计,仅今年一季度,全省就新增中药材基地11万亩,新增果园10万亩,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0万余亩,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

  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近年来,我省通过大力推进现代特色农业提升工程,采取政策撬动、园区带动、品牌推动等有效措施,大力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了以蔬菜、脐橙、茶叶、粮食加工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等为补充的农业发展格局,促进一二三产业有效融合发展。

  新技术:种田不再是肩挑背扛,由会种田到“慧”种田

  熄火、下车、查看农机里剩余的种肥,连轴转了一天的丰城市荣塘镇马口村农民熊一明一脸自豪:“两个人、一台机器,一天就把40亩地种完了。现在种田全是机械化,耕地、插秧、施肥……所有的农事,一次性完活儿,太方便了。”

  土地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是实现机械化的前提和基础。熊一明告诉记者,去年,丰城市帮他完成了农业种植的科技化,测土配方施肥、秸秆全覆盖还田……让他成为一名新时代的新型职业农民。

  近日,记者在南昌县塔城乡举行的“农业大讲堂”现场看到,自走式的植保机来回施肥、无人机精准喷药……轮番上演的各式高科技植保机械,让前来学习的农民朋友大开眼界。

  近两年来,我省通过智能终端操控,无人驾驶植保机器人在田间转弯爬坡,无人驾驶植保飞机在地头低空作业,固定在地垄的无人值守喷灌滴灌节水设施,根据土壤墒情不时补水……农民从会种田到“慧”种田,智慧新农具使春耕一改长期以来人挑肩扛、牛拉人忙的景象。各地智慧农机大展身手,春季农业生产进展顺利。据省农业农村厅机械化处统计,去年我省农机总动力为2382万千瓦,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2.8%,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9%。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