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市妇联去年年初的调查,上海有超过10万的2岁儿童需要托育服务,而上海招收幼儿数仅为1.4万名。
去年4月,本市在全国率先发布《关于促进和加强本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上海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上海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机构设置标准》(以下简称“1+2”文件),并在浦东、黄浦、徐汇、杨浦、闵行等5区先行试点,2018年8月1日起全市推广。
“1+2”文件实施1年来,本市托育服务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构建了政府引导、家庭为主、多方参与的托育服务体系。
各区教育局,根据全市部署安排,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徐汇、闵行、嘉定区在实践中积累形成先进做法。
闵行区聚焦普惠服务
构建托幼一体化的工作格局
全力挖潜,确保幼儿园班级增量。
闵行全面排摸各街镇现有幼儿园资源,增加托班班级数。2018学年,闵行区在66所幼儿园中开设99个托班,入托幼儿人数1538人,比2017学年新增23个托班,460个入托名额。此外,对2018-2019年拟开工建设11所幼儿园调增容积率,适度增加建筑面积约3480平方米,预计新增29个托班,将提供580个入托名额。
普惠为主,形成多元服务体系。
坚持规划布局先行,以普惠为导向。闵行要求每个街镇至少设立1个普惠性托育点。截至2019年4月30日,闵行共有16家托育机构完成审批并开办。已入托3岁以下幼儿583名,另有115名幼儿登记预约,将在5月陆续入托。
长效监管,严守安全质量底线。
构建两个监管平台,一是视频监管平台,将已开办托育机构视频监控全部连接到区托育服务指导中心,对托育机构实施重点监管;二是日常监管平台,各托育机构每日在平台上填报在岗人员信息、食品安全、卫生保健等重点安全监管数据。
嘉定区实施早教指导
提升家庭养育水平
完善早教体系,增强服务能力。
建立区、街镇两级早教指导服务网络,其中区早教指导中心承担全区指导工作,各街镇在幼儿园内成立早教指导中心,公办幼儿园举办多种形式早教活动,确保符合条件的0-3岁婴幼儿家庭每年接受6次科学育儿指导。
拓展早教形式,确保服务质量。
区级、街镇、社区、幼儿园持续开展“活力宝宝”主题品牌活动,每年近千户家庭参与。同时,积极承办上海科学育儿指导公益活动“育儿加油站”嘉定专场活动,覆盖500户以上家庭。
实施“优贝工程”,提升教师素质。
嘉定开展面向早教指导教师的“优贝工程”,通过理论学习、实践观摩、讨论交流等形式,提高早教指导教师指导水平和工作质量。举办5期培训班,培养200多位早教指导教师。
徐汇区构建三大体系
完善托育工作立体网络
抓组织架构,明确任务分工。
徐汇区成立区托幼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包括教育、民政等16个部门以及13个街道镇,形成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牵头,成立区托育服务指导中心,统筹16个编制,负责托育机构申办的咨询受理工作。
抓审批标准,优化服务质量。
徐汇准确把握托育机构准入标准,对人员配置、硬件设施、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严格把关,对从业人员资质进行严格审核并组织心理素质测试。
抓日常监管,落实督查责任。
制定托育机构评价指标,实行“一看、二访、三电话”:定点定时查看各托育园所监控;每月随机走访托育园所,对现场发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电话收集家长反馈,充分掌握托育机构运行状况。
徐汇区托育机构举办负责人正进行培训。本文图片均来自上海大调研
“托儿机构的长期缺位,会造成巨大且难以弥补的损失。”市政协委员胡敏曾在提案中表示:为了养育下一代,一些女性会选择“全职太太”这条路,而职业女性为了工作可能不会选择生二胎,甚者不愿生小孩,这将导致已经超低的中国生育率“雪上加霜”。
做好小朋友的事,绝对不是件小事。
(原标题为《做好小朋友的事 绝对不是件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