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农业硅谷”助推跨越发展
———电力服务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探访
中国电力新闻网记者支彤
提到陕西杨凌,绕不开的是一个“农”字。曾经,这里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是农业始祖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的地方。如今,这里是我国首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也是我国目前唯一一个农业自贸片区,被誉为中国“农业硅谷”。
1934年,于右任、杨虎城在杨凌创办了中国西北地区第一所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国立西北农业专科学校,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前身。1997年,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成立时,共有10家农业科教单位。虽然在当时就被称为“农科城”,但由于缺乏基本城市功能,基础设施、电力供应都极其落后,充其量只能称为“农科乡”。
70年来,从关中平原的农耕小镇,到陕西省经济最具发展潜力的增长点和西部大开发的亮点,电力的高质量发展伴随着杨凌的跨越式发展。记者实地走访发现,不论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还是创造与国际接轨的一流营商环境,强大的电力保障正支撑着这片宜居、宜业的创新创业聚集区奔向更美好的未来。
“保姆式”服务助推设施农业转型升级
初夏的杨凌,绿意盎然。记者走进杨凌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的一个双拱双膜新式大棚,一垄垄甘甜诱人的香瓜长势旺盛。
“这样的新式大棚我们有118座,主要是给来学习的职业农民和种植户展示瓜果蔬菜新品种、示范农业新技术。”说起自己一手创办的职业农民培训基地,杨凌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负责人马新世十分自豪。
“只要有个手机、有一套物联网设备,浇水、施肥、控温、调湿、补光这些操作都能坐在家里完成,”马新世表示,大规模电气化设备的应用让农业生产更加高效。与此同时,越是智慧的农业大棚,供用电线路、开关箱及排风、施肥、恒温等用电控制设备的安全稳定就越重要。
“要让‘保姆式’的供电服务助推设施农业转型升级,助力农村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延伸拓展传统农业的功能边界。”杨凌供电公司总经理牛庆向记者介绍,在相关项目电力配套工程建设中,杨凌供电公司实行专人跟踪、团队服务、服务到棚。相关工程完工后,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园区用电安全情况,及时消除缺陷和隐患,并向大棚种植基地管理人员了解大棚用电需求变化,保证生态大棚安全用电。
为了实现“简单业务一次都不跑,复杂业务最多跑一次”的目标,杨凌供电公司升级改造了配有移动电源、笔记本电脑、Wi-Fi热点、电子发票打印机、复印机、营销移动终端、补写终端、POS机等设备的移动式“电保姆车”。
“我跑你不跑”,“电保姆车”每月定期到园区、村组巡回开展作业,现场办理业扩报装、用电咨询、缴费购电、发票打印、故障处理等15种业务,已经做到营业厅业务的全覆盖。
持续优化用电营商环境彰显“新杨凌”优势
以“农”立区的杨凌,聚集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一批农业科教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1999年,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等7所科教单位合并组建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校合并组建后快速发展,重大科研项目频繁立项实施的同时,基本建设项目也在持续增加。一方面,教学、科研、实验等新增了大量仪器及设施设备;另一方面,院系和学生规模也在稳步增长,学校的保障性用电需求逐年刚性增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力服务中心主任穆新社向记者介绍。
作为全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高等农业院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62个省部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实验用电一旦出现问题,可能会影响到珍贵的实验样品收集,甚至影响实验结果。”
让穆新社安心的是,在稳定保障学校科研用电的同时,陕西杨凌供电公司结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服务需求,及时联系相关单位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量身定制节能方案。今年3月,该校被评为“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以“轻资产”的方式“拎包”入驻杨凌工业园区的杨凌美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同样受益于杨凌示范区方便企业获得电力的良好营商环境。
针对这家月产120万公里电镀金刚线的大型生产企业,该公司主动了解其用电需求后,积极与政府规划等部门联系,依据园区规划、城市道路规划,积极储备配网建设项目,确保管网建设与工业园配电网建设同步进行,为“电等客户”打好“提前量”。
“我们企业发展得比较快,供电公司连续3年受理业扩报装,每次都协调发展、运检、营销相关人员一起勘查方案,工作特别严谨,效率特别高。高频设备有运行不稳定的问题,工作人员专门对我们进行效能诊断分析,提供了可靠运行的治理方案。”说起与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并肩奋斗的日日夜夜,杨凌美畅新材料公司副总经理邢国华十分感慨。
得益于审批最少、程序最简、办事最快、服务最优的“新杨凌”优势,从选址注册,到以估值10亿美元的优势成为全国新晋“独角兽”企业,美畅新材料仅仅用了不到3年时间。
“赋能”产业发展服务农业科技创新高地
农科特色愈加凸显、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创新活力逐步释放……
据统计,2018年杨凌示范区实现进出口总值8.17亿元,同比增长44%,增速位居陕西省第二。截至今年3月底,作为全国唯一以现代农业为主要特色的自贸试验片区,杨凌自贸片区拥有注册市场主体1677户。
如今的杨凌示范区,以生物医药生产研发、农产品加工、涉农装备制造为主导的三大产业加速聚集,对杨凌电网供电能力及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示范区成立22年来,杨凌电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力的发展离不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也离不开电力的发展,两者密不可分。”该公司副总经理马晓辉向记者介绍,1997年示范区成立时,全区仅有1座110千伏变电站和5条10千伏公网线路。
伴随着杨凌示范区的发展,截至目前,全区共有3座110千伏、2座35千伏变电站和41条10千伏公网线路,变电容量达到272兆伏安,全年售电量7.3亿千瓦时,变电容量和售电量均快速增长。
“我们将紧盯示范区‘三区三高地’发展定位,扎实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建设三型两网、世界一流企业’战略部署,围绕实物ID、智能台区等物联网建设项目,推进专业场景深化应用,强化数据管理和数据服务。”牛庆表示,随着国务院第三次下发《进一步支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展若干政策的批复》,该公司将继续积极服务杨凌示范区以科技创新和涉农产业为核心的枢纽经济,为这片农业科技创新高地的电力客户提供运维与节能于一体的综合能源服务,保障活力更足、实力更强的产业发展需求。
预计到“十四五”末期,杨凌示范区将新增2座110千伏变电站,将一座35千伏变电站升压增容至110千伏。届时,杨凌示范区变电总容量将达到557.5兆伏安,社会总用电量预计将达到13.5亿千瓦时,地区配电网将呈现以“一区一站、互联互供,老区架空绝缘多联,新区单环单元供电,自贸双环灵活可靠”为特色的网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