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水平落后、生产及储存设施简陋、安全意识淡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这是相当一部分化工企业的尴尬现状,也是安全隐患大量存在的主要原因,时时考验着监管者的智慧与担当。如何直面矛盾、化解疑难、补齐短板?怎样在纷繁复杂的困境中破题与求解?5月中旬,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了湖北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闸源虹。
问: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然而,部分企业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只顾追求眼前利益,日常安全管理流于形式,甚至对监管部门的检查应付了事。如何破题?
答:我们作为监管部门,对非法违法行为和生产安全事故必须“零容忍”。去年以来,我省在危险化学品领域实施了“四个史上之最”的最严监管:对即使未发生伤亡的事故也开展了最深入的剖析调查;对未批先建的违法行为,开出了史上最大罚单;对发生人员伤亡的一般生产安全事故,实施了最严厉的责任追究;对承担技术支撑的技术服务机构,实施了最严格的责任倒查。
今年以来,全省还持续创新推进“五查”工作机制,即对重大隐患开展解剖式调查,对事故企业开展深度执法检查,对事故涉及的技术服务机构开展责任倒查,对隐患整改不力的企业和部门开展“一案双查”(既查企业履责,也查部门履职),对落实安全监管工作不力的市县开展重点督查。在全省建立“一企一档”隐患排查数据库,通过大数据分析,在开展隐患治理“回头看”的基础上,对重点企业、重点风险,精准执法、精细管控,杜绝同类事故隐患反复出现。
下一步,我省还将综合运用举报奖励、信用体系及“黑名单”、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媒体曝光等组合拳,进一步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问:部分化工企业不仅工艺水平落后、生产及储存设备简陋,还存在盲目扩张现象,导致全省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面临困境。如何解困?
答:全省化工行业将持续深入开展在役装置安全设计诊断及特殊作业专项整治;对“两重点一重大”化工装置安全仪表系统、在役装置自动化系统开展“回头看”;深入开展爆炸性化学品生产装置安全评估及精细化工热反应安全评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技术服务机构开展化工企业重大危险源专项隐患排查,坚决淘汰落后设备,强力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的科技强安行动。
此外,在全省选取企业条件差、从业人员素质低、监管力量弱的重点县市区,委派专家团队开展业务指导、专题培训和排查检查,全面提升重点区域化工安全生产水平,补齐短板。
问:近年来,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时有发生,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专业能力参差不齐,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安全生产“最后一米”防线薄弱。如何筑牢?
答:我们在全国率先推行了企业安全管理“一责双卡”制度(岗位责任制、岗位操作规程卡、岗位应急处置卡),并要求各级监管部门逢检必查、逢查必考,督促企业全员全方位落实岗位安全职责。同时,开展史上规模最大的过关培训,紧盯关键人员、关键岗位、关键环节,对428名化工企业主要负责人和近万名安管人员开展了安全生产管理知识集中培训,对全省化工企业709名特殊作业监护人开展了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专题培训,并要求化工企业主要负责人不过关不得任职,安全管理人员不过关不得上岗,中控室控制人员不过关不得操作,特殊作业审批人、监护人不过关不得作业。
问: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涉及部门众多,但职责交叉,多头监管,甚至存在推诿扯皮的现象。如何化解?
答:这个问题的核心是部门职责边界不清,缺乏统一协调,特别是在追责高压下,一些部门存在有意淡化甚至规避责任的情况,从而导致监管“盲区”和责任悬空。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的系统监管,需进一步厘清部门职责边界,强化责任落实,消除监管盲区。建立更加有力的统筹协调机制,加强信息共享,促进联合执法,形成各司其职、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安全监管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