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难点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9-06-06 阅读:6

按照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需要政府、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学生等各方面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近日教育部、国家卫健委与各地签订的《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责任书》更是明确,要设置专项资金、配备设施设备、建立电子档案、强化户外体育锻炼等,切实降低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

那么,对于离儿童青少年最近的学校、教师、家长而言,开展近视防控工作,难点在哪儿?又该如何突破?

难点:

部分家长对近视防控不重视

对策:

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扭转社会观念

“一些家长宁愿‘拿100度换100分’这种短视的错误观念,是近视防控的一大难点。”从事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10多年的武汉市青少年视力低下防制中心主任杨莉华,经常会感到无力。

长期在医院工作的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主任李莉,也持相同观点。在她看来,现在学校给孩子减负了,但家长并不愿意给孩子减负。“我现在减负了,将来孩子不优秀、不出色谁负责?”在许多家长看来,只要孩子能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近视是个小问题”,家长的这种观念常常让李莉觉得头疼。

“眼睛是唯一的。”杨莉华认为,要扭转大众的错误观念,必须持续不断地开展宣传工作。武汉市青少年视力低下防制中心成立10多年来,经历了从查病治病到综合防治再到针对全体学生人群的视力健康管理的发展过程。为了扭转公众,尤其是家长的观念,每年新生入学及放假,家长都会收到由武汉市教育局、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武汉市青少年视力低下防制中心联合发出的一封信,向广大家长传递保护学生视力健康的信息,提升家长对学生视力健康的关注意识。与此同时,学校还通过家长会、专业培训与指导等方式,不断向家长普及相关知识,并编制了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指南,以及面向家长、学生、视保员的视力健康管理服务等。此外,还在网站及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丰富的与近视防控相关的文章及视频,并组织了针对全市学生的知识竞赛。

在持续引导下,公众对近视问题的关注度产生了质的转变。据统计,仅2019年寒假,武汉市青少年视力低下防制中心的学生视力健康教育馆就累计接待了2.7万人次参观学习。而该中心公共服务部部长徐婷告诉记者,8年前学生视力健康教育馆刚建成时,很少有人愿意来参观学习。

难点:

学校竭尽所能,近视率仍偏高

对策:

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引入专业力量

在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的教室里,记者发现,学生脖子上都挂着一条丝带圈,但颜色不尽相同,分别为红、黄、绿三色。

该校副校长胡跃解释说,丝带圈是学校为二至六年级学生配发的,学生写字时,需要把手穿过丝带圈,从而确保头部与桌子保持一尺的距离。不同颜色代表学生近视的不同程度,绿色代表视力正常,黄色为轻度不良,红色为中度及重度不良。“之所以进行区分,是为了让学生、教师及家长都分别予以有针对性的关注。”胡跃说,与此同时,学校还改造了教室的照明设备、配备了可调节桌椅、为全体一年级学生配备了坐姿矫正架、确保学生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不低于一小时,还引进了上百台护眼仪器。

胡跃向记者提供了2010年度至2019年度学校学生近视率变化情况。数据显示,该校学生近视率近10年间从55.03%下降到了40.46%。“应该说,成效还是十分显著的,但比例仍然偏高。”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但凡重视学生近视防控工作的学校,都在技术层面采取过一些较为实用的举措,比如改进教室照明设备、设法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确保户外一小时活动等。

“这些措施虽然常规,也不能治愈近视,但极为重要、有效。”李莉提出,户外活动的时间对青少年的视力健康十分重要。已有相关研究证实,增加户外活动,接受紫外线照射,能促进多巴胺分泌,从而延缓眼轴增长,减缓近视。

中国关工委健体中心视力防控工程专家苏振宇认为,目前学校、家庭及医院三者在青少年近视防控问题的合作上,仍有一个巨大的鸿沟。从学校层面看,目前中小学校无论规模多大,校医的数量都很少,而且他们还需要承担多项工作,这必然使得他们无法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学生近视防控上。再加上目前视力检测手段传统、技术落后,导致学生视力检测效率低、不精确。从家长层面看,许多家长缺少近视相关专业知识,有些连视力检测表都看不懂。而从医院来看,他们更多承担的是治疗工作。但近视一旦发生,是无法治愈的。

因此,苏振宇建议应当通过技术手段,建立一套智能化的视力监控体系,解放人力的同时,实现对学生视力的全周期监控,早发现早预防。杨莉华也提出,在青少年近视防控问题上,需要引入专业的机构,开展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从而弥补公共服务与临床之间的空白。

难点:

一年级入口基础较差,学校难以控制

对策:

将近视防控端口前移

许多教师在开展学生近视防控上面临的另一个“老大难”,就是一年级入口基础差。“还没开始防呢,就已经大面积近视了。”记者在一所小学采访时得知,2018年该校一年级新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高达66%。

在采访中,部分专家向记者表示,学前教育阶段的相关知识普及十分重要。在学前阶段,家长及教师都缺少这方面的意识,没有及时对孩子的用眼行为与用眼环境进行干预,同时疏于做视力筛查。

事实上,《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已明确提出,0—6岁是孩子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家长应当尤其重视孩子早期视力保护与健康,及时预防和控制近视的发生与发展。

“解决这一难题,最主要的,就是在学前阶段为孩子建立眼睛屈光发育档案,并且在幼儿园开展相关的近视防控工作。”苏振宇说。

记者发现,上海市卫生部门2013年底就为全市幼儿园中大班和小学低年级儿童建立眼睛屈光发育档案。据统计,截至2017年6月,上海市已经为153.07万名儿童建立了屈光发育档案。同时,在武汉市的许多幼儿园,记者看到,每个活动室里都张贴着视力表。在园所环境布置中,教师也把视力保护的知识绘成简单易懂的卡通形象,引导孩子们爱护眼睛。同时,在一日活动中,教师也会采用儿歌、讲故事、绘画等适宜的方式,渗透爱眼护眼知识。

这些做法,让爱护眼睛的意识从小在孩子们心中扎下了根。“这会让他们一生都记得,眼睛有多重要。”杨莉华说。

《中国教育报》2019年06月05日第4版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