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湃客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名、“照路明”以及“发自澎湃新闻湃客频道”。
作者:赵鹿鸣
数据收集:张文毅
6月8日,1031万学子结束了他们的高考备战之旅,转而进入到或悠闲或焦灼的等待中。在等待放榜的半个月里,手边的那本《志愿填报指南》通常是打发时间的好选择。但无论怎样翻看,升学择校终究不是一个简单的决策任务,毕竟它与人们的未来发展紧密相关,有多少人庆幸,就有多少人遗憾。
在传统的择校方法里,大学的录取分数、地理位置、综合实力是最被看重的指标,但一个长期被人忽视的元素是毕业生对所处大学的“满意度”,这一指标体现了学生在读期间的“用户体验”,反映了一所大学行政、运营的健康程度,理应被高考生及家长了解并重视。
在教育部管理建设的“阳光高考”平台(https://gaokao.chsi.com.cn/),近330万毕业生对2676所大学进行了实名评价,在这里我们不如将它理解为高校界的“大众点评”。我们获取了所有投票数据,希望发现:谁是中国满意度最高的大学?在不同维度下,中国大学所获得的满意度又呈现什么样的特点?
· 清华居双一流高校之首,中外合作高校异军突起
满意度的统计又分为三个子指标:整体满意度、环境满意度与生活满意度。我们将这三个子指标相加,分别对双一流高校和普通本科高校进行排序,排名靠前的自然视为毕业生整体最满意的大学。
首先是双一流高校的满意度排名——可以看到,清华大学在各项指标均获得接近满分的评价(5分为满分),居双一流高校之首。事实上,清华充裕的校园面积和良好的后勤管理早就被隔壁某TOP2高校学生羡慕很久。其后的榜单中,第二名到第八名也均为原985工程中的“名牌大学”,可见这些院校不仅学术实力突出,环境与生活也通常能让学生满意。反观那些暂时没有入选双一流工程的高校,它们的满意度情况怎样?结果其实让人惊讶——除浙江音乐学院与深圳大学,位列前十的八所高校均为近年才崛起的“新式大学”。
如何理解这里的“新式大学”?这一方面指中外合作成立的院校(如昆山杜克大学、上海纽约大学),另一方面指办学体制创新的院校(如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它们与浙江音乐学院、深圳大学的共同点在于,均位于沿海发达地区,拥有较前沿的办学理念和充足的办学资金,从而更易获得学生们的认可。· 越好的大学越“宜居”
无论是环境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它们都来自学生对所处大学的居住体验,与学术实力无关。此前总有个案认为,部分名牌大学因为历史悠久、设施陈旧,其居住评价很难比得上一些“三本甚至专科”。
但通过对2676所大学满意度数据的散点图绘制,可以发现不同层次的院校,满意度区分其实很明显——入选“一流大学”名单的双一流工程高校,无论是生活满意度和环境满意度,都高于入选“一流学科”的高校,其次才是普通本科以及专科。
一些民办专科因为缺乏成熟的配套设施和生活条件,毕业生给出的满意度评分甚至会低至2分,这一情况显然没有在双一流高校中出现。可以说,越好的大学越“宜居”。· 不同的省份和类型,满意度差别真的很大
从省份和类型两个维度来看,中国大学所获得的满意度评价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比如当我们把院校细分为综合、财经、艺术、工科等12种类型,会发现在环境满意度上,民族、林业、农业院校的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环境更满意。事实上,因为专业特点,这类院校的确会在环境维护上多加重视。
选择学医的同学就没有那么好运了。无论是环境还是生活,医药类院校的满意度指标都位于尾部,似乎证实了“医学院的生活条件总是不太好”的民间观点。与它们相伴的还有艺术类院校与工科类院校这两个难兄难弟。将视角转到省份上,结论变得更加明朗。江苏与浙江高校的平均满意度位于各省前列,紧随其后的是一批东部省份。而西部地区的高校,无论是生活还是环境满意度,都落后于中东部。看来,诸多家长坚信的“要让孩子去/留在东部沿海读书”的观点,的确有它的合理性。尽管我们说“上大学”的核心是一个求学深造的过程,其它要素都是其次。但很多人都意识到,良好的基础设施会给这一过程带来调剂。尽管所有院校都相信自己正在努力提供一个更好的生活条件,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在等待的时间里,兰州大学榆中校区的学子,正向清华大学等高校的学子,投去羡慕嫉妒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