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征婚广告”,让杭州市景芳中学“95后”教师陈欣一夜间成了“网红”。
当朋友、同事、以前的同学不断将各种有关她的网络链接发到陈欣的手机上时,各种介绍对象、求婚的留言扑面而来。这一阵子,“新奇”与“尴尬”成了陈欣最大的感受,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只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写了一则“征婚广告”,怎么就“火”了呢?
让她欣慰的是,网络上大量的评价都提出这节课上得有新意、好玩;不过也有人质疑:在课堂上让学生写“征婚广告”,是不是过于浮夸?
对此陈欣都坦然接受。毕竟,她还是一个仅仅入职一年的年轻教师。
一堂别样的语文课
不久前,陈欣代表学校七年级语文组参加赛课活动,主题是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中的内容。这个板块共有三个内容,一个是“正眼看招牌”,一个是“我来写广告词”,一个是寻找“最美对联”。
“这个板块的主题就是让学生感受语文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生活中。商家招牌、广告词、对联这些生活中的事物也都蕴含着语文知识。我觉得广告词这一主题相对于招牌和对联,大家应该更熟悉也更感兴趣,所以就定了这个内容,前后准备材料、磨课花了两个星期时间。”陈欣说。
让学生写什么样的广告词?起初一起磨课的教师提出写一写普通的物品,或者写一写杭州,后来感觉新意不足作罢,直到磨出了写一则“征婚广告”。这则“征婚广告”的要求是:根据广告词的特点与方法,小组合作完成广告语创作,注意体现主题与语言文字的魅力。当陈欣亮出这个题目时,学生们果然兴奋异常,讨论很热烈,写出来的广告词也很有意思,如此场景吸引不少听课教师赶紧掏出手机来拍照。
有学生写道:“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瞧。琴棋书画样样行,嫁妆试卷千万张。”
还有学生运用了谐音梗,“我是你的诚‘欣’,你要把我捧在手心”。
“仙女芳龄十八,‘陈’熟稳重,让你每天‘欣’情自在。仙女晨新出现,一路火花闪电。”
还有学生简单直白地表示:“找女友,选陈欣,好生活将会来临。”
面对大家写的广告词,当事人陈欣表示“很满意”,不少“征婚广告”都抓住了自己的特点。比如那句“陪嫁试卷千万张”,是调侃了教师群体的特点。“我是你的诚‘欣’,你要把我捧在手心。”这句颇得陈欣独宠,还用来发朋友圈。
“这次公开课后,可能全集团的老师都要给我介绍对象了。”陈欣笑着说。
令她没有想到的是,随着网络的一轮轮传播,自己竟然因为一节课成了“网红”。
“征婚”不是重点
“征婚不是重点,重点是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去了解一个人身上的优点,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赞美他人,更加善于发现人身上的优点。”陈欣一再强调,写人不一定开篇就得写“她有一双美丽的眼睛”,可以有很多方式。
现场的一位评委在点评中也表示,“征婚广告”这种形式可能看上去比较浮夸,但真正落实下去“能够开拓新的写作方式”。
其实,这一类教学方式受到欢迎缘于传统教学方式积弊已久。对于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可能很难吸引他们足够的注意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创新教学设计,吸引孩子参与其中。
“回想起我们的初中岁月,初中作文课总是‘干巴巴’的,何曾遇到过像陈欣这样有想法、更有方法的语文老师呢?这么让人情趣盎然的作文课,一定会让学生从心底里爱上语文课的。”一名家长在看到陈欣的报道后如此感慨。
陈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现在的孩子思想更加成人化,对网络世界更加了解,也会过度沉迷在网络世界里,“我们在课上需要让孩子知道,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吸引人、打动人的地方,我们要将他们拉回现实”。
陈欣一直在尝试突破传统,给课堂增加惊喜。比如在那节公开课上,她就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当“记者”,挑选现实生活中一些好的广告词去问初二学长或者老师,让他们讲一讲“这些广告词到底好在哪儿”。
“利用整个学校的资源加深学生对广告词的理解,这会让学生更加印象深刻。”评委在后来的总结中对这一教学设计大加赞赏。
“我是一个爱笑的人”
2018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的陈欣从小就有个“教师梦”。
读小学的时候,她的成绩不太好,但班主任和语文教师一直坚定地告诉她:你一定会越来越好!“那时候的我感受到了,一个老师能够给人鼓舞人心的力量,让人开心,我从此对老师充满了好感。”陈欣说,高考后填写志愿时,她认为“当老师更适合我”。
只是当时的她原本以为当老师就是“每天认真地备课,上好一节课”,但现实中却发现教师承载的使命更多,除了教书更要育人。
所以在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陈欣更希望以自己生活的阅历来指引孩子,告诉他们现在无法触及的道理,更加懂得“做人”。在学生眼中,陈欣是像朋友一样的老师,能够与他们坐在一起谈心、聊天。
“我是一个忍不住想要笑的人。”陈欣说,如果心平气和,她和学生之间几乎没有距离感。
如今和学生回顾恍如一梦的“网红”经历,陈欣很淡然。在她看来,这段经历会促使她努力向一个更成熟的教师迈进。
陈欣事后反思那节让她名噪一时的课,她说有时上课仍然会“不小心把主动权攥在自己手中,放手不够充分”,还有在部分环节应对学生现场生成的内容有些不知所措。
“尽管我们都在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但现实中还是教师直接给出结论的时候多,让学生自己讨论、展示的时间少。”陈欣说,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她会琢磨如何在课堂上启发学生的思维,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
一位专家建议陈欣借此机会深入研究“如何从生活中学习语文”这一课题,开启研究型教师的成长之旅,陈欣很认可。
她觉得,这样才不负青春,才能收获一个更完美的自己。
《中国教师报》2019年06月19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