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化工期货可以为企业遮风避雨

来源:中国化工报   2019-06-25 阅读:5

  去年下半年以来,塑料化工市场呈现诸多变化。一方面,中美经贸摩擦升级,扰乱了塑料化工原料及制品原有的国际贸易秩序;另一方面,国内聚烯烃产能的快速扩张、安全环保监督力度的加大以及地缘政治引发的国际油价的波动等因素也加剧了市场的担忧情绪。今年一季度后PE (聚乙烯)、PP (聚丙烯)等塑料化工产品价格开始持续下跌。

  国内外行业变局,对我国塑料化工行业影响几何,塑料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企业如何应对和规避市场风险?大连商品交易所于近日组织了塑料产业调研,实地走访了山东、江苏以及浙江等多家塑化企业。调研对象普遍谈到,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期货作为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的有效工具,其避风港的作用再次凸显,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运用基差贸易、场外期权等创新工具,规避风险和定价的手段越来越灵活和多样化。

  多因素引发市场震荡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PP、LLDPE等塑料产品价格呈现持续下行的态势。今年6月中旬,拉丝级PP华东出厂价约8540元/吨,较2018年11月中旬的11000元/吨下跌了2460元,跌幅24%;同期薄膜级LLDPE山东地区出厂价下跌16%。

  “这一轮市场价格下跌,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新产能的集中释放给市场带来的担忧情绪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导致的下游需求的减少。”中大期货能源化工分析师张骏表示。

  据了解,PE方面,2019~2023年国内有约30家企业计划新增PE装置,共计新增产能1470万吨,其中2019年计划投产230万吨。PP方面,2019年至2023年国内将有30个炼化项目集中投产。其中久泰能源、卫星石化、恒力石化、浙江石化一期等项目均计划在2019年投产,新增产能335万吨,成为继2014年之后的第二个投产高峰期。这一批新装置的投产预计将带动国内PP年产量增加约200万吨,增幅9.5%。

  浙江特产石化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塑料原料的贸易企业,主要经营PE、PVC、PP等品种贸易。对于产能扩张对市场带来的冲击,该公司总经理袁小明表示:“今年PP、PE的产能大幅扩张,供需矛盾较大。以往我们每天的PP贸易量大约4000吨,而最近有时一天只能销售1000多吨,现货交易量明显下降。相对而言,PVC市场结构在近年来持续调整,目前供需结构相对合理。”

  业内人士分析PE、PP等聚烯烃产能扩张有多方面原因。2014年以来,国际油价处于较低水平,降低了企业扩张产能的成本。同时,随着生产技术的改进,聚烯烃原料来源更加多元化,丙烷脱氢装置运作成熟后,生产利润较高,得到企业青睐。尤其恒力石化等多家民营企业开始参与聚烯烃市场竞争,市场参与主体更为多元化。

  “在产能增加的同时,下游需求增速却遇到了瓶颈。由于受贸易摩擦的影响,我国出口到北美的塑料制品会有所减少,同时国内需求也不会有太大增长,房地产、汽车、家电等产业对于塑料的需求相对稳定。市场供需关系的不对称格局增加了价格下行的压力。”道恩化学有限公司杨书海表示。该公司是山东地区集塑料贸易、改性料加工、新材料开发于一体的大型企业,每年贸易量超过200万吨。

  谈到贸易摩擦对塑料产业的影响,相关调研企业认为,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塑料化工行业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进口和出口有所不同。

  进口方面影响有限,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化工原料的生产大国,但每年还有约14%的PP和40%以上的PE需要从韩国、东南亚、中东等国家和地区进口。从进口占比看,美国进口量总体较少,根据往年数据,中国从美国进口PE、PP占总进口量的比例不超过10%,因此加征关税对进口影响不大。

  而出口方面则有所不同。美国公布的2000亿美元关税货物清单中涉及塑料制品的部分是80亿美元,占2018年中国对美塑料制品出口总额的43%,相当于国内塑料总需求的3.5%,影响不容小觑。“我们下游客户特别是很多中小客户普遍反映,最近出口订单明显减少。”袁小明介绍。

  具体到品种看,袁小明表示,由于PE和PP的主要出口产品如塑料管材、塑料包装物等,均在加征关税的清单中,下游企业订单大量减少,受贸易战的影响较大;但PVC制品中出口品种主要是PVC地板,而地板在PVC下游产品的占比只有约9%,且美国只针对其中的LVT地板发起了“337调查”,因此PVC行业受影响相对较小。

  对国内外供需、经济环境高度敏感的产业链企业,早已从市场上体察到了这些变化,并提前开展相关部署。“我们公司主要利用丙烷脱氢(PDH)装置生产PP。公司销售总部在新加坡,主要从北美和中东地区采购生产原料LPG。从北美采购的原料做转口贸易,销售到日韩和南美地区。真正进口到国内的主要是中东货。”东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易思善说。

  贸易模式创新增强企业活力

  塑料期货推出十多年来,期货价格已深得行业认可,产业对期货工具的理解和运用水平也在不断提升。随着行业上下游企业开始调整销售和采购节奏,一些新的交易模式开始浮出水面,行业参与期货的方式也从传统套期保值逐步发展到基差贸易、场外期权等新模式,这些模式正在成为实体企业新的经营策略。

  “在销售模式上,基差贸易相对石化定价模式而言更为灵活,行业从传统的上游定价模式转向利用期货进行基差贸易。在行情配合下可以让下游以低于市场价拿货,而贸易商通过期货套保等方式,也可以赚取稳定收益,因此在近几年被贸易商大力推广。”易思善表示。

  据介绍,贸易商利用期货工具开展基差点价交易,为下游企业的远期采购需求提供即期定价、远期交货的供货方案,可以帮助下游消费企业锁定远期采购成本,规避价格上涨风险。目前,基差点价交易逐渐成为塑料化工市场贸易定价的主流。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塑料化工产品贸易中采用以期货价格为基准的基差贸易比例超过70%。

  特产石化是较早采用基差贸易进行现货销售的贸易公司。袁小明表示,基差贸易比传统的一口价定价方式更灵活,可以减少报价还价的频次,而且使期现货互动更加频繁,对市场趋势的把握也更加准确。

  今年3月中旬,增值税调低方案出台后,期货价格下跌,PVC1905期货合约贴水现货跌幅达200元/吨以上,扣除增值税因素,比从上游工厂采购还要低。于是特产石化就采取点价销售模式,将部分现货库存卖掉,然后再从期货市场买入,降低库存成本,同时减少仓储费用和资金成本。以3月18日为例,当日现货市场价在6400元/吨,而1905合约价格在6200~6400元/吨区间波动,下游大部分客户因价格波动大不敢采购,特产石化就按1905合约价格加100元/吨给予客户挂单点价权利,当客户给予6250元/吨挂单点价的指令后,一旦点位挂单成交,他们则按6350元/吨价格把现货卖给客户,同时持有成本为6250元/吨的1905合约多单。

  通过该业务,客户比拿货低了50元/吨;而特产石化在库存总量没变的情况下,将现货库存转化为期货虚拟库存,同时库存成本降低了150元/吨,综合潜在收益100元/吨。

  “目前基差贸易主要是贸易商在做,交易双方都会参考期货报价,总体来说市场化报价的企业在逐渐增多。”杨书海表示。他介绍说,过去贸易商采购主要以中石油、中石化的长协采购为主,2012年以前,长协采购量占到了道恩采购总量的70%~80%。而随着国内产能扩张、更多民营企业参与生产,市场供给端主体更加丰富,市场化贸易和定价越来越多。目前,道恩长协采购和市场化采购各占半壁江山,在市场化采购中他们更多地参考期货价格。

  处于PP产业链下游的浙江凯利新材料公司,是国内大型BOPP薄膜生产商,年产量接近15万吨。该公司销售总监罗志伟表示,为了控制生产风险,公司运用基差贸易模式进行产品销售,主要是面向长协客户。“基差贸易方式非常灵活,我们跟下游客户谈合同时,可以用期货价格加上一定的升贴水确定价格,给予客户足够的时间来判断行情,在他们认为合适时机进行点价,结合自身经营情况来结算原料价格。”

  除了基差贸易外,一些企业也开始尝试场外期权。袁小明表示,传统套保在对冲风险时也有可能把部分利润对冲掉。而场外期权具有容错性、多样性、灵活性的特点,可以对冲非线性风险,增加了风险对冲手段,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而言对传统套保是很好的补充。

  据他介绍,今年3月初,增值税下调给市场带来不确定性影响,这期间特产有一批进口PE在运输途中,预计到港时间一到两个月。他们利用期权交易将最大亏损锁定为75元/吨。到4月初期权到期结算时,现货价格8660元/吨,1905合约收盘价8610元/吨。相对入场时的价格而言,现货每吨亏了90元,期权盈利65元,综合亏损只有25元。

  期现结合构建避风港

  面对内外双重的市场压力,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无论是原料生产企业、制品企业还是贸易商,都纷纷采取相关措施来防范风险。一些上游企业在不累库的情况下放缓销售速度,下游企业则减少原料的库存天数。面对市场波动,部分企业主动参与期货贸易,利用期货贸易的价格发现、套期保值等功能,对冲价格大幅波动带来的风险。

  袁小明对于期货工具带来的益处深有体会,他回忆道:“特产石化从1999年开始经营PVC现货贸易,现在每年的交易量大约70万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PVC价格连续暴跌。当时PVC期货还没有上市,我们利用电子盘等工具做一些风险对冲。2009年PVC期货上市,恰逢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我们对于利用期货工具避险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开始高度重视期货在价格发现、套期保值、库存管理上的作用,期货贸易与现货贸易的联动互补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据他介绍,目前大商所推出的LLDPE、PVC、PP期货品种,特产石化都有参与,目前套保比例占库存80%左右。

  “作为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贸易商以前扮演着市场‘蓄水池’的角色,在赚取上下游之间的价差利润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于上游原料与下游制品两个风险敞口,需要承担市场价格波动风险。没有期货工具的时候,贸易商很难管理库存风险和锁定利润,经营中遇到行情不好的时候,出现亏损是常事。”张骏表示,现在借助期货进行交易,贸易商不仅可以通过套保对冲现货价格波动风险,还可以通过期现套利和基差贸易等方式获得额外收益,而承担的风险可控。

  近两年,随着产业链供需结构发生变化,产能不断增加,贸易商对期货的利用也更加灵活。袁小明提到,以点价销售、库存保值等期现结合方式,贸易商可以进行库存管理、风险对冲,改变了以往囤货赌行情的模式,减轻了资金压力,在对冲价格风险的同时,更好的增加下游客户的黏性。

  “有了期货工具,企业盈利模式更加多样化。以前在价格上涨时,企业‘卖跌不卖涨’,不愿意在上涨行情下卖货。现如今,价格上涨时我们也希望卖货,扩大我们的贸易量。现货利润的损失可以通过期货端的对冲操作来弥补。”袁小明谈到。

  杨书海介绍了他们利用期货的情况,每年春节假期都是石化库存及贸易商库存累计的时候,市场大概率会在节后出现一波下行走势。每年这个时候,道恩在执行销售计划的同时,会通过期货进行卖出套保,进行合理的库存管理,通过期货保护赚取的利润,来平衡现货库存损益,减少市场下行带来的现货亏损。

  2018年下半年,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发酵,下游客户为规避关税上涨,赶制出口订单,市场出现了一波补货潮。共聚级PP市场价格出现了一波大幅上涨,其价格与拉丝级PP价格出现了1000元/吨以上的价差。部分客户仍有订单需要,向道恩进行远期点价采购。考虑到市场需求及未来订单减弱,道恩预计共聚与拉丝的价差会逐步回归,于是他们就在PP期货进行买入操作,并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后期市场价格收窄,价差回归至600元/吨时,道恩期货平仓并补充现货交货,道恩既获得了基差套利的收益又保证了及时交货。

  特产石化也遇到过与道恩类似的问题,同样是利用期货交易化解了价格涨跌带来的风险。袁小明介绍,今年春节后,PVC社会库存高,下游需求启动缓慢,公司销售压力大,库存有贬值风险。于是他们在3月初陆续在期货市场做卖出套保,缓解销售压力。当时现货均价为6450元/吨,1905合约卖出均价6520元/吨。4月开始,随着PVC上游检修季到来,供应减少,市场价格逐步走高,上游工厂在华东地区报价甚至高于1905合约价格。所以,4月下旬特产又逐步将卖出套保单平出,将原有套保库存转化为正常库存进行现货销售,4月最后一周现货销售均价6950元/吨,期货平仓均价6945元/吨。综合算下来,此次期现合并后收益为75元/吨。

  “现在市场信息和价格都是公开、透明的,贸易商赚到的利润非常有限,控制好风险是第一要务。期货给我们提供了有力的避险工具。”袁小明坦言。

  期货价格的透明化、有效化、市场化推动了传统塑料贸易模式创新,吸引了越来越多企业参与。今年前5月,LLDPE、PP和PVC期货的日均成交量分别为17.22万手、28.58万手和15.15万手,其中LLDPE同比增长7%,PP同比增长58%。LLDPE、PP和PVC期货日均持仓量分别为30.08万手、29.01万手和24.81万手,同比分别增长12%、8%和44%。从市场结构看,前5月LLDPE、PP和PVC期货的法人客户日均持仓占比分别为56%、51%和55%,由此可见,法人客户已成为期货交易主力。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