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龙岩市出台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工作方案,以建设大基地、培育大产业、拓展大市场为发展方向,以品种优化、品质提升、品牌创建为主线,持续推进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升级换代和产品竞争力大幅提升。 闽西山区地沃物丰,农业资源多样性特征显著。在现代农业建设道路上,如何发挥“天资”优势,做好“特色”文章,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目标?龙岩给出的答案不仅是政策的引领规划,更是在特色培育、三产融合、品牌创建等方面的实践。 抓住特色强培育 夏日,艳阳高照。在连城县文亨镇南坑村的连城益欣白鸭养殖专业合作社标准化生态养殖场内,5000多只黑嘴、白身、黑脚掌的鸭子成群地在池塘里四处游动。 “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合作社建成了标准化养殖场,养殖规模比原来扩大了5倍,效益一年比一年好!”看着成群的白鸭,合作社负责人林益椿高兴地说。 作为我国优良的地方鸭种,连城白鸭集膳食与药理功能为一身,是全国唯一具有药用保健价值的水禽品种。为了更好地规范连城白鸭产业发展,2012年,连城县出台了产业扶持政策,大力推行连城白鸭标准化养殖,并在基地建设、扩繁场建设、品牌建设等方面实行奖励和补助。目前,已建立14家连城白鸭标准养殖场,去年全县出栏的连城白鸭为382万羽,产值逾4.58亿元。 根植“连城白鸭”这一特色,如今,连城白鸭产业功能由养殖拓展至饲料加工、贸易物流、旅游美食、电子商务等诸多领域,实现从单一的生产经营向多元、立体的全产业链转变。 这边白鸭产业如火如荼,那边河田鸡产业也红红火火。长汀县河田镇芦竹村,成群的河田鸡在山林间穿梭,时而奔跑,时而闲庭若步。当地养殖大户蓝秀说,鸡场如今有2.2万只种鸡,每年出栏鸡苗可达180万只。 河田鸡因主产于长汀县河田镇而得名,是全国八个肉鸡地方品种之一,属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近年来,当地把河田鸡产业作为特色农业主导产业来抓,大力实施河田鸡产业园、河田鸡农民创业园项目,引进河田飞鸡公司,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养殖基地标准化生产。据统计,去年,全县河田鸡出栏703万羽,实现产值4.15亿元,促进农民增收6000多万元。 龙岩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定照介绍说,立足区域特色农业资源,龙岩市大力扶持培育茶叶、水果、蔬菜、薯业、畜禽、林竹、花卉苗木等七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漳平水仙茶、武平绿茶、武平金线莲、龙岩咸酥花生、永定万应茶、冠豸山铁皮石斛、龙岩山茶油、杭晚蜜柚等“八大珍”和河田鸡、连城白鸭、上杭槐猪、通贤乌兔、永定牛肉丸、龙岩蜂蜜、汀江大刺鳅、漳平毛蟹等“八大鲜”名特优产品的发展,去年实现“八大珍鲜”产值40.02亿元,七大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700亿元。 “我们坚持标准化、产业化、项目化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大力推进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引导农业项目集群发展,全市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得到有力提升。”对于特色农业产业的培育,张定照总结道。 特色产业要强壮,扶持力度也不能少。龙岩市增强对主导产业、特色产品、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投入支持力度,今年,市级财政安排特色现代农业专项资金920万元,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信息化和特色农业发展。 打响品牌知名度 在武平县民主乡优达农业百香果种植基地里,繁忙景象处处可见。“今年公司扩大了生产规模,全县有四个基地种上了黄金百香果,面积达600多亩。” 武平县优达农业公司总经理王秀珍说。 生产规模的扩大,源于好的效益,也源于武平百香果越来越大的名气。 2017年,武平黄金百香果亮相金砖国家厦门会晤,成为接待海内外嘉宾的“福建味道”。以此为契机,当地不断提升打造武平百香果的品牌形象。作为福建省首个“中国天然氧吧”,武平立足生态优势,把武平百香果打造成“泡在氧吧长大”的果。去年3月开始,武平百香果登陆央视《国家品牌计划——广告精准扶贫》,通过高频次的宣传,武平百香果热度一路飙升。 打响知名度,更需久久为功。当地政府引导百香果行业协会申请注册“林改第一果”,指导农业公司启动“武平黄金果”等商标注册及开展品牌策划营销工作。在政策上,在参展补助、 “三品”认证、名牌产品认定、品牌宣传等给予企业一定的补助,每年安排60万元支持百香果行业协会、经营主体开展广告宣传、包装设计、拓展市场等。同时,坚持“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营销、统一价格、统一标识”原则,推进产业整合与品牌整合。 去年,武平县百香果种植规模达1.05万亩,其中黄金果5000亩,总产量达1万吨,产值1.2亿元。品牌带来的效益,正在日益显现。 在龙岩,农业品牌创建深入而持久。2015年,龙岩市评选出了“八大珍”“八大鲜”,通过保种育种、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在重大会议和活动平台上积极推广,让其成为龙岩农业品牌创建的抓手。当下,龙岩还全力打造“红古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深入挖掘当地“红古田”文化内涵,促进全市红色文化和生态绿色特色优势转化为农产品品牌优势,走出一条有闽西特色的品牌强农兴农之路。 目前,龙岩市农业企业共创建中国驰名商标9个,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全市“三品一标”产品有效认证数达329个。“好的农业品牌代表着优秀的品质和高附加值,一方面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另一方面也促进农业生产经营规范化,让品牌助力产业腾飞。”张定照说。 三产融合促新态 小路通往山上,绿树俨然成荫,三三两两的人们走在其中,享受自然赋予的惬意。走进上杭县湖洋镇观音井百果园,漫山尽是翠绿的千亩杭梅树。山下小池边,一座休闲亭里,人们正在吹着山风,喝茶谈笑。 杭梅迄今已有600多年的栽培和加工历史,如今,它不仅能种、能吃,还能玩。每年1月杭梅开花时,漫山花朵洁白如雪,是赏花的最佳时刻;5月,梅果成熟,除了将鲜果制作成乌梅,游人也可到此体验采摘的乐趣;园区“青梅工坊”内,游客可以用梅树枯枝制作烙画,观看杭梅(乌梅)制作非遗技艺。仅在1月百果园举行的梅花节,就有15万多名的游客来此共赏美景。 “把种植、加工、生态休闲旅游结合,开发新农业业态,不仅延长了产业链,也增强了农业主体抗风险能力。” 福建百果园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林青说。 实现一、二、三产融合的,不只百果园。位于连城县朋口镇的连城兰花博览园,是全国最大的国兰研发、种植基地,也是全国青少年科普示范基地,每年吸引全国各地青少年2万多人次到基地参加科普、研学活动。不仅如此,博览园还是集观赏、休闲等为一体的兰花特色旅游景区,园内有兰花品种1100多个、兰花400多万株,设有兰花文化艺术展示区、兰花精品展示区、兰艺小剧场、兰趣体验区、兰花生态餐厅等功能区。 从培育、种植、销售到研学休闲生态旅游目的地,三产融合为龙岩特色现代农业打开了通往远途的大门。目前,龙岩市有福建省休闲农业示范乡镇7个、示范点23个;福建省“水乡渔村”19家。全市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845个,去年全年共接待游客853.59万人次,营业收入达11.1亿元。 “推动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提升农业竞争力,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增强活力的重要途径。把龙岩的特色现代农业结合红色历史文化、传统农耕文化、客家民俗文化和绿色生态优势,打造一批具有闽西特色的休闲农业示范点,从而拓展农业功能,延伸产业链条。”张定照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