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发展方案》发布

来源:科技部   2019-06-27 阅读:10

  根据《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国科发基〔2017〕250号)和《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管理办法》(国科发基〔2018〕71号)的相关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科技部会同财政部研究制定并发布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发展方案(2019-2025)》。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国家野外站”)是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之一,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野外站面向社会经济和科技战略,依据我国自然条件的地理分布规律布局,通过长期野外定位观测获取科学数据,开展野外科学试验研究,加强科技资源共享,为科技创新提供基础支撑和条件保障。

  我国历来高度重视野外科学观测和试验研究工作。从1999年开始,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围绕生态系统、特殊环境与大气本底、地球物理和材料腐蚀等4个方面,遴选建设了106个国家野外站。经过系统建设,这些国家野外站在长期连续基础数据获取、自然现象和规律认知、推动相关领域方向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件的发展目标是在优化调整基础上,遴选新建一批国家野外站,至2025年,使国家野外站规模数量保持在一定规模,基本形成覆盖我国主要代表性区域和领域方向的国家野外站布局;改善国家野外站观测和试验研究条件,逐步规范和改善国家野外站仪器设备、生活设施、通讯与交通条件;提升国家野外站的科学观测和试验研究水平,促进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产出,为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建立规范的运行管理制度,切实提高国家野外站科技资源质量、开放共享服务水平,发挥国家野外站在人才培养、科研成果示范推广、知识传播等方面的优势作用。

  根据新时期国家科技创新和各学科领域科技发展需要,在优化和整合已有国家野外站基础上,择优遴选一批具有区域代表性、基础条件优势明显、科学研究队伍优秀的部门或地方野外站建设成国家野外站,形成学科体系更为完整、空间布局更加合理、组织体系更加完善的国家野外站体系。

  围绕实施生态文明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战略,根据国家公园试点、荒漠化综合治理、动植物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科技需求,支撑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依据中国气候和自然植被区划,优先在试点国家公园布局生态系统和旗舰性物种保护国家野外站,如祁连山国家公园、大熊猫和金丝猴栖息地等;重点在尚未布局的重要地带性森林和生态功能恢复区,全国主要草原、沙漠/沙地、农牧交错区以及石漠化区,全国重要湖泊、江河源区、入海口和重要湿地等遴选新建国家野外站,如我国中部暖温带林区、三北防护林区、重要水源涵养林区、西南喀斯特区、甘南草原及三江源、长江和黄河口湿地等。

  围绕实施国家应对全球变化和海洋强国战略的科技需求,支撑海洋科学、极地和冰冻圈科学、大气科学和地球表层系统科学发展,依据海洋气候和生态系统特征及区域代表性,重点在尚未布局的典型海湾、岛屿和岛礁,如我国的南海、黄海海区等,布局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站;依据全球极地与冰冻圈地理分布,在全球重要特殊环境和高寒高纬度区域,如青藏高原、南极、大陆和海洋性冰川区域等,布局环境变化、冰川、冻土等国家野外站。依据全球气候系统和海洋环流特征,布局和完善陆地和海洋的大气本底国家野外站;在我国主要气候带和重要自然地理区域,如东北、华北、南方山地、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等区域,布局地球关键带和地表物质能量通量国家野外站。

  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绿色安全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推进节水优先等重大战略需求,有力支撑农业和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环境保护,按照中国综合农业区划、中国种植业区划和主要土壤与病虫害分布区域,以全国主要粮食生产区和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地区为重点,如三江平原农业区、长江中下游农业区等,系统布局农田和农业生态系统、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农业环境监测与保护、农业动植物种质资源与病虫害防控等国家野外站。

  围绕国土空间和资源安全、防灾减灾和区域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的需求,支撑固体地球物理和地质灾害、地球空间环境和环境科学研究,依据气候和自然地理区划,重点在地球重力、地壳应力应变、地球空间环境探测、电磁波环境观测、大地测量等领域布局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站;在地震次生灾害、滑坡、泥石流等领域布局地质灾害国家野外站;推动在长江、黄河等重要流域布局建设水文水资源、灾害防治和流域生态综合研究国家野外站;探索在京津冀平原、长江中下游、粤港澳大湾区、关中平原等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区域布局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综合治理国家野外站。

  围绕交通、能源等国家重大工程领域需求,支撑材料腐蚀科学、公路水运科学、能源装备和重大设施安全研究,依据材料、装备和设施服役的自然环境影响,在极端干热、极寒冰雪、超严酷土壤、海水腐蚀等环境条件、重大基础设施(如青藏公路、港珠澳大桥等)及重要能源装备基地,布局材料腐蚀、工程安全、装备和基础设施长期性能观测实验国家野外站。

  同时,加强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和示范。持续开展长期稳定规范化科学观测;加强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研究;充分发挥示范服务样板作用。推动开放共享和合作交流。强化国家野外站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积极开展合作与交流。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