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一幅人人出彩的教育画卷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9-08-07 阅读:25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教育奋进记

  “广济的小伙伴是这样想的,横街的孩子们有新的发现吗?”日前,宁波市广济中心小学201班的孩子们与15公里外的海曙区横街镇中心小学202班的孩子同上“万以内数的认识”这堂课。广济中心小学教师何帅娜担任主要执教者,她不仅关注本校孩子的听讲,更时不时地通过屏幕,和横街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互动。

  担任辅助教学的横街镇中心小学教师谢燕儿说:“孩子们很喜欢这样的同步课堂,他们通过网络互动平台有机会‘走进’城区学校,感受到了广济老师教法的不同和广济学生思维的不同。”

  “教育优质均衡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抓住了教育公平,就抓住了教育现代化的‘牛鼻子’。”宁波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朱达说,近年来,宁波优化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城乡和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

  加速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白峰小学位于宁波北仑区东部,是一所农村公办小学。4年前,王子明通过北仑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积分入学政策入读白峰小学。如今,王子明的父母已经在北仑城区买房落户,王子明本有机会转去城区小学读书,可他还是选择留在白峰小学。

  “这里的老师认真负责,学校的书法教育很有特色,孩子在这里学习生活很幸福。”王子明的妈妈欣慰地说。

  在宁波,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让孩子在家门口的学校就读。“学校之间相对比较均衡,教学质量差异不大,且各有特色”是大家对宁波教育的共同印象。

  早在2017年,宁波所有区县(市)通过了浙江省教育基本现代化评估验收,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教育基本现代化“满堂红”。

  2012年,浙江省启动教育现代化县(市、区)创建,宁波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两个率先”目标——在全市现代化建设中,教育现代化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宁波要在全省率先实现。

  在两个“率先”目标的引领下,宁波的教育改革发展向着民生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发力,一幅学有所教、人人出彩的“教育画卷”灿然展开,向群众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全市标准化学校达标比例达98%;全市适龄学前儿童入园率达99%;普惠性幼儿园招生覆盖率达到88.4%;2012年以来,宁波累计接纳44万余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办学校接纳比例达84.08%;全市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9%以上……

  教育高速发展的背后是教育投入的有力保障。2011年至2018年,宁波教育经费总投入2000多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投入1500多亿元,约占八成,年均增长8.2%。

  宁波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也在全国舞台上初绽光芒。2015年,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发布《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与比较研究报告(2015)》,宁波基础教育(含普通高中教育)公平推进指数蝉联第一,教育质量要素指数排名第三;2016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中国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中,宁波“中小学教育”在全国35个重要城市中排名第一。

  城乡一体化促进学校内涵提升

  随着区划调整,宁波海曙区由8个街道增加至17个街道(镇、乡),中小学数量增加了3倍。怎样加速城乡学校融合,实现一体化发展?2017年初,海曙区组建了海曙中心小学等5个教育集团,通过校长联席会议制度、教研共享、学生互动等机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在海曙区,集团化办学并非“一拖多”,即仅仅依靠优质学校的“火车头”作用,而是启用“动车组”,给集团内每一所学校都装上“电动机”,促进教育质量共同提升。该区计划到今年年底,参与集团化办学的义务教育学校覆盖率达50%以上。

  教育公平的关键,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分配。“以城校带乡校”“以强校带弱校”“以名校带新校”……宁波通过将优质教育资源进行重新组合,打破了校际壁垒,全面推动区域整体办学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高压高效’的学习方式让我们更快速地成长!”近日,奉化区莼湖中心小学青年语文教师马金山参加了最新一期的奉化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术基地”学校活动,满满当当的课程安排让他收获颇丰。

  上个学期,奉化区确立了西坞街道中心小学等10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术基地”学校,选拔了74名区级及以上名优骨干教师担任“学术基地”学科导师,开展组团式下乡“种教”。

  2016年,宁波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在职称评定、福利待遇等方面给乡村教师送上一份厚礼。启动了“名师带徒”活动,47位宁波市名师、骨干教师与192位乡村教师结对。这批乡村教育的“种子教师”正成为乡村学校的生力军,将辐射乡村学校近2000名教师。

  “坚持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是我们孜孜不倦的共同追求。通过深化教育改革,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缩小了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助推学校实现内涵式发展,朝着多样化、特色化的发展方向前进。”朱达说。

  为“人人成才、人人出彩”提供舞台

  “每周四下午,江北实验中学的同学和我们一起远程交流学习,老师上课生动有趣,同学讨论激烈,丝毫感受不到有距离。”江北区新城外国语学校学生周恺最期待每周四和他的校外同学“见面”。

  江北实验中学是城区核心优质初中,而江北新城外国语学校是一所由多所乡村中学合并建立的农村学校。两校于去年11月确定为“城乡携手,同步课堂”试点学校。

  当前,宁波共有162所学校参与“互联网+义务教育”中小学校结对帮扶民生实事工程,开展同步课堂教学85次,参与师生4155人次。通过拥抱互联网,逐渐将城区优质资源向相对薄弱的偏远地区输送,让乡村的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如何在教育的现代化历程里,彰显“人”的基本价值?在宁波教育人看来,就是要让人人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每年5月份,是宁波市鄞州区江东中心小学一年一度的艺术节,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学校的艺术社团将进行集中展示,铜管乐队、声乐演唱、舞蹈表演,器乐演奏、书法交流……各类活动轮番上演,精彩纷呈。“给孩子一个舞台,他们就会还你一片星空。”江东中心小学校长竺柯斌说。

  在宁波,学生们不仅能在校内享受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还能跨校接受艺术熏陶。近日,宁波市四眼碶小学的90多名学生在荷花庄小学的书法教育基地上了一堂书法教育课。2018年以来,鄞州区20多所学校的艺术特色教育基地面向全区中小学校开放共享,1000多名学生在跨校“艺术之旅”中开阔了眼界。

  建立适合每个个体的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的内在要求。宁波坚持学校类别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着力打造适合每个个体的教育与学习体系,为学生搭建起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的通道。在宁波,仅普通高中就有学术性高中、学科特色高中、普职融通、国际教育4种办学类型,构建起了多层次、有特色、可选择的高中课程体系,满足不同学生的成长需要。

  “给学生提供满足成长的一切可能性的课程,激发他们的潜力,提升他们的精神气魄,让优质均衡的教育润泽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朱达表示,未来,宁波将朝着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努力,争取早日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中国教育报》2019年08月06日第1版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