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季到来,毕业生小心这些“坑”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9-08-16 阅读:31

  “史上最难就业季”“裁员潮碰到招聘潮”……秋招即将到来,一些线上求职中介平台一方面制造求职恐慌,一方面声称自己有招聘“内部资源”“绿色通道”,推出高价“内推”“保offer”等项目,收费从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

  是否真如求职平台所说,交了钱就可以保证录取?“新华视点”记者进行了调查。

  内推当真管用?求职中介撒网式推销

  “××企业2020秋招正式启动!我已入群领取专属内推码,提前一年拿全职offer!”看到朋友圈里出现这样的信息,在广州上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小王兴奋不已。扫码入群后发现,想要获得内推资格,需要转发上述文案到朋友圈。

  小王按照要求在朋友圈发文后被告知,简历可优先被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查看,但仍有筛选淘汰的概率。要想直通面试环节,需要参加收费6000元到5万元不等的线上求职培训班才有机会被“内推”。

  记者注意到,类似这种打着“内推”旗号的文案,在朋友圈、应届生求职微信群、QQ群里广为传播。

  记者调查发现,所谓的“内推”都附加着一纸高额培训费用单。求职平台职业蛙称,“4万至6万元的付费保offer项目有内推名额,可直通笔试或面试环节”。offer先生、爱思益求职等平台均在其高达四五万元的付费项目介绍中承诺:“有企业内推,并保证顺利拿到offer。”

  一些求职平台称学员可享受在职员工辅导,最大限度掌握“内情”。爱思益求职平台工作人员向记者推荐了一个费用高达49800元的“V计划”项目,称这个项目是企业内部员工对求职者一对一的培训课程,“在职员工担任导师带你梳理行业知识,熟悉网申、笔试、面试流程,可以帮你顺利拿到offer”。

  名企实习、内部员工辅导等都有“坑”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平台力推的名企实习、内部员工辅导、“保offer”套路满满。

  ——名企实习其实没有经过企业认可。Synet求职平台称,其推出的STE(名企实践项目)此前已与联合利华、普华永道等企业开展合作,为求职者安排实习。该项目收费5500元,包括4周项目实习。但记者发现,求职中介宣称的实习只是“线上实习”,“导师”通过邮件、语音或者文字的形式进行沟通。

  当记者追问可否开具相关企业的实习证明时,工作人员坦言:“合作的企业管得比较严,无法开具实习证明,如果一定要,可以盖求职平台的章。”

  ——号称企业内部员工授课,但身份难辨。职业蛙平台表示,其收费上万元的项目中,会安排学员意向投递的企业高管进行全程辅导,一课时收费2000元至3000元。爱思益工作人员向记者提供了一份“超过900位全行业精英在职导师名单”,这份名单上的“导师”涵盖互联网、金融、地产等各行业,但均为化名。

  “一些企业不允许员工在外兼职,为了保护我们的导师,只能展示化名。”爱思益工作人员解释。

  ——宣称“保offer”,其实是“障眼法”。一些求职平台声称能帮学员拿到心仪的offer,如果没有拿到合同里列出企业的offer可以退60%的费用。

  中山大学一名曾报过爱思益49800元“V计划”的求职者告诉记者,签合同时,平台会列出不同梯度的四五十家企业名单,其中有一些是符合学员求职意向的知名大企业,但大部分是招聘门槛低、招聘人数众多的小企业。“只要拿到名单中任何一家企业的录取名额,他们就会声称‘保offer’成功。”

  多家企业否认合作,平台涉嫌虚假宣传

  针对企业员工授课、与求职平台内部合作等相关问题,记者向多家大型企业求证。屡屡出现在求职平台名单中的腾讯公司表示,没有与任何第三方求职机构开展任何形式的合作,不存在与线上求职平台有付费内推的合作关系。另一家高频出现在名单中的企业字节跳动称,公司不允许员工私下代表公司对外进行任何指导。

  一些企业负责人表示,就规范的大企业而言,但凡有第三方号称“保录取”基本都是假的。

  北京市天平(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欧卫安表示,求职平台在未取得企业同意的情况下以“企业在职员工指导”“内推”为幌子招揽生意,属于欺骗或者误导消费者,涉嫌虚假宣传,而“保录取”则涉嫌合同欺诈,相关监管部门可以依法对其进行处罚。

  一些企业招聘负责人建议,求职者最好直接通过招聘企业的官网或现场招聘等渠道求职,避免上当受骗。同时,企业应在招聘过程中做到信息公开透明,避免第三方机构利用信息不对称去欺骗求职者。

  据新华社广州8月14日电

  《中国教育报》2019年08月15日第2版版名:新闻·要闻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