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招商引资化工项目省级联审,在立项、规划、环评、安评、能评等方面严格把关。未通过联审的,不得办理项目手续、不得开工建设
◆导报记者 王伟济南报道
为倒逼化工产业高端发展,化工大省山东再出重拳。
日前,山东省政府发出通知,严禁引入“两低三高”(附加值低、技术水平低、能耗高、污染物排放高、安全生产风险高)项目,将执行招商引资化工项目省级联审流程,全面排查整顿省内的化工投资项目。
“当前,山东省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进入攻坚期,各地大力实施‘双招双引’,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但近期调查发现,部分省份出台政策,控制压减‘两低三高’化工项目,一些属于压减范围内的项目有到我省部分地方投资建厂的现象。”经济导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
实行招商引资
化工项目省级联审
化工产业高端化、集聚化、规模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看到这份通知的东营一家石化企业从业者李斌意识到,又一轮针对化工项目的整顿开始了。
这份通知提出,2017年6月全省化工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以来的招商引资化工项目,各地要全面排查,对项目的经济效益、技术水平、能源消耗、污染排放、安全风险等情况逐一进行复核,对“两地三高”的违规项目,在建的立即停止建设,签约未建的一律停止办理相关手续,决不能让“两低三高”项目落地山东。各市排查整顿情况要于8月15日前报省化工专项行动办、由省化工专项行动办汇总,向省委、省政府报告。省委、省政府将组织工作组对各市排查整顿工作情况进行核查。
通知还提出,实行招商引资化工项目省级联审,各地通过招商引资拟新建扩建的化工项目,由各市化工专项行动办初审后报省化工专项行动办。省化工专项行动办牵头组织省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科技、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等部门进行联审,在立项、规划、环评、安评、能评等方面严格把关。未通过联审的,不得办理项目手续、不得开工建设。
“瞪大眼睛,严把审查关,严防‘两低三高’项目异地死灰复燃。对违规引进‘两低三高’项目的各地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就地撤职,终身追责。”通知中关于追责的规定,更让李斌感到此轮整顿力度之大。
化工园区严格执行
“建一撤一”
其实,在从业多年的李斌看来,这次提出的严禁投资建设“两低三高”化工项目,是山东省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进程的一部分。
作为化工第一大省,山东集中了我国大部分的地方炼厂和众多的化工企业。过去化工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伴生了诸多矛盾和问题。为防止化工企业重特大事故的发生,2017年,山东成立专项办公室,从整治化工产业的散乱入手,强力推动化工企业进区入园,优化化工产业布局。
“目前省政府已经分四批公布了85个化工园区,综合园区75家,专业园区10家。山东的化工园区从整治前的199家已经整合到85家,数量下降了58%。”近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孔庆成透露。
孔庆成用“总量大、层次低、小企业多”来概括当前化工产业的矛盾和问题。“我们从2017年以后对生产企业进行了一次评级评价,参评企业6094家,其中差评的,安全环保有问题的,一票否决的,还有分数不到60分的2354家,占到38%,也就是接近40%的中小化工企业不合格。”对山东化工产业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孔庆成介绍说。
对于新建化工园区的问题,孔庆成说:“山东省政府确定85家园区不再新增,如有新增就是建一撤一,我们要按照园区的建设标准,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不能再走先建设后规范的老路子。
持续推进化工产业
高质量发展
“高端化工是山东重点培育的十强产业之一,推动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任务。”梳理众多政策信号,李斌对这句话印象深刻。
不容忽视的是,由于全省化工企业数量众多,在今年山东省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中,山东省化工园区及部分企业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已经认定的合格化工园区和企业也被曝光存在问题。其中,淄博市张店东部的化工区和菏泽市曹县化工产业园区被点名。近日,在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举行的专题询问上,就这两个园区的整改进展,有委员专门进行了提问。
据了解,山东省2015年就有104家化工企业进入《2018年中国石油(601857)和化工企业500强排行榜》,远超第二名江苏省(53个)和第三名浙江省(34个)。然而,产业集中度较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2018年化工园区30强排行榜显示,山东仅有4个化工园区上榜,少于江苏(7个)和浙江(5个)。2019年这一榜单中,江苏(8个)仍位居榜首,山东(5个)与浙江并列第二。
今年以来,山东开展了对化工企业力度空前的整顿清理。对未进入化工园区的中小企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对其进行品质评价,要求上述2354家企业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责令关闭退出,目前已有1334家企业公示退出。
7月31日,山东公布了《关于深化创新型省份建设若干措施的通知》,支持国家级开发区和发展水平较高的省级开发区整合或托管区位相邻、产业相近、分布零散的产业园区。
这更加深了李斌的认识——化工企业只有高端化,追求高质量发展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