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8月2日日本将韩国移出贸易白名单后,8月12日韩国也将日本移出韩国的贸易白名单。日韩两国围绕高端材料展开的贸易争端持续发酵,不惜相互“拉黑”。在这场纷争中,韩国暴露出产业短板,日本不得不改变贸易流向,双方日子都不好过。事态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亚洲甚至更大范围半导体及智能显示器材料的国际市场走势。
日韩贸易争端愈演愈烈。在发展过程中,韩国暴露出了高端材料技术不足、支柱产业抗冲击力弱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韩国政府正准备拿出专项资金,并组织研究机构和企业进行攻关,以期产品替代。多国化企跃跃欲试,希望借此扩大在韩国市场的影响。不过,作为关键下游的韩国半导体行业却不够积极,仍不愿解除与日本化企的合作。
产业自强定目标
作为制造业强国,韩国经济却严重依赖日本。目前,韩国经济有六大支柱产业,分别是半导体、汽车、钢铁、建筑、造船和石油化学。韩国经济研究院(KDI)7月发布报告指出,韩国大部分重工业落后于日本,六大支柱产业都需要大量进口日本高端原材料。
据统计,2018年,韩国共从日本进口产品4227项,贸易逆差240亿美元。其中,对日本进口依赖超50%的产品共253项。这些产品的进口额达158.5亿美元。对日进口依赖超90%的产品共48项,其总进口额达27.8亿美元。7月,日本对韩限制出口的3种关键化学品中,氟化聚酰亚胺、光刻胶和高纯度氟化氢的对日依赖度分别为93.7%、91.9%和43.9%。韩国经济依赖日本,除了国际经济分工的原因外,关键技术的落后也是重要原因。因此,针对日本的高端材料限制措施,韩国政府立即在关键技术领域展开自救活动。
8月5日,在日本政府将韩国移出白名单3天后,韩国政府宣布,计划在未来7年内投资7.8万亿韩元(约合64.2亿美元),用于研发所需材料并配备相关设施,以减少对日本进口产品的依赖。据悉,韩国计划提高100类产品自给自足的能力,目标是5年内可以建立稳定的供应体系。而对于高纯度氟化氢、光刻胶、氟化聚酰亚胺等20类产品,政府则要求1年内达到上述目标。
韩国政府在声明中表示,该计划旨在克服韩国材料、零部件和设备部门的弱点。同时,韩国还提出扶持措施,为韩企海外并购提供超过2.5万亿韩元(约合20.75亿美元)的融资支持。不过,韩国政府没有公布100类产品的具体名单,但业界猜测,产品集中在半导体、显示屏、汽车、电机与电子、机械与金属、基础化学等六大领域。
国内外化企跃跃欲试
许多韩国企业开始着手寻找非日本高端材料货源,这也为国内外化企提供了机遇。
韩国松原有意进军半导体和显示材料相关化学品业务。消息人士表示,松原在夯实树脂添加剂和阻燃剂的基础上,会积极进军电子化学品业务。该公司正在推进涂层添加剂产品的研发。其韩国水原、印度等工厂会根据客户需要生产新产品。
巴斯夫目前在韩国生产电子级氨水,并已在丽水工厂建设半导体清洗剂的新生产设备,预计在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这段时期开工。据悉,该公司已准备好从中国台湾向韩国出口高纯度氟化氢,以满足韩国半导体行业的需求。
中国氟化工领军企业多氟多也正在应对这一变化,抢抓机遇。多氟多市场负责人介绍,韩国电子级氢氟酸市场需求较大,该公司早前就已有布局。从公司新近接触的几家韩国企业来看,每家企业每月电子级氢氟酸的需求量就达到1000~2000吨,如果双方对接合作成功,后续多氟多电子化学产品的在韩增长空间很大。
半导体业界尚有疑虑
不过,韩国半导体业界对于是否要更换日本原材料还有一定的顾虑。一方面,韩国半导体业界与日本化企长期合作。双方相互信赖,下游需求要求半导体业界保证稳定生产。另一方面,潜在的贸易风险又要求半导体行业必须寻找更稳定的供应商。
在半导体行业,下游的设计公司会对半导体产品的技术要求作出严格限制。要满足下游需求,半导体行业就必须对上游原材料的品质有很高要求。也因此,将已经在应用的高品质产品替换,对于半导体行业来说相当痛苦。要完成替换,需要经历数月甚至整年的实验。
自7月以来,三星、SK海力士等韩国领先半导体企业一方面连续派出高管赴日谈判,保证短期供应,另一方面在全世界寻找新的供应商,并展开替代实验。8月12日,三星在比利时与日本JSR和比利时研究机构IMEC的合资公司签署供应合同,首次获取日本以外的新供应,但目前仍然使用日本的技术。
韩国政府对于高端材料国产化的政策,业界也有疑虑。在日企市场占有率不足50%的领域,在1年内实现市场替代还有可能,但在日企占有率超过90%的领域迅速实现市场替代,在技术和市场竞争层面几乎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