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教育部召开发布会,介绍教师队伍建设进展成效。有记者提问,很多地方都会反映编制问题,尤其是音体美小学科的老师编制特别缺乏。那么,在总量调整的情况下,相关部门会不会对这种小学科有所倾斜?对于经济实力很弱的县市或者省份,没有实力完成编制调整,也没有实力进行老师编制优化,该怎么办?
对此,中央编办四局巡视员、副局长田中回答表示,音体美小学科素质教育这一块,可能有几种情况,从机构编制的角度来说,核定的编制是指全部教职工的编制,这里面不分语文老师、数学老师,还是音体美老师。在这个编制总量内,具体怎么调配各科教师,是由教育部门,特别是学校统筹考虑。
同时,他指出,在调研过程中也发现,地方这几年已经有些很好的做法,比如在一些边远地区、一些贫困地区,如果学校规模比较小,开启各种课程相对来说可能有一定难度,包括吸引特定人才可能有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地方采取“走教制”、几个学校建立教育共同体,推动音体美教师、专业技术教师等共享共用。
“下一步要推进县管校聘的制度,一定程度上将解决上述问题,变教师从学校人为教育系统的人,打通学校之间的教师‘固化’,从而加强一个区域内各种类型教师的统筹配置。”田中进一步表示。
有些地方编制标准明确了,但财力有一定困难,将如何解决?
“从编制部门来说,我们要求这些地方按照标准必须核编到位。同时,我们几家部门也在联合搞一些调研,包括财政部等其他部门,在积极支持这方面的工作。”田中表示,“编制调整这一块,贫困地区怎么配备到位?首先,标准是全国统一的标准,这是必须执行的。在全国标准之外,有些地方可以根据需要适当提高自己的标准。同时,我们跟教育部也测算过,跟国外相比,基本上我们这个标准已经不低了。”
近年来,我国编制标准在不断提高,有些学段的编制标准甚至高于欧盟国家。
具体而言,2001年,中央编办会同教育部、财政部制定全国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分别明确了农村、县镇和城市中小学核编比例,2009年将农村标准提高到县镇标准。2014年进一步将县镇和农村小学、初中和高中标准提高至1:19、1:13.5、1:12.5的城市标准,分别提高了10.5%、18.5%、4%。目前,统一的标准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36个国家1:15、1:13、1:13和欧盟国家1:14、1:11、1:12相比,除小学阶段略有差距外,初、高中段基本持平或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