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化工区鸟瞰
在我国化工园区发展史上,上海化工区是不可不提的里程碑。成立于1996年的上海化学工业区是我国第一个以开发区机制和模式建设的大型石化产业基地,是“十五”期间上海市乃至全国最大的工业投资项目之一。上海化工区引领和见证了中国化工园区发展的激情岁月,扮演了我国化工园区探索“先驱”“灯塔”“旗帜”等关键角色,其发展理念和发展经验成为全国园区的学习样本。
上海化工区站在中国化工园区化进程的最前沿,经过23年开发建设,现已成为全国集聚国际知名跨国化工企业最多、循环经济水平最先进、产业能级最高端、安全环保管理最严格的化工园区之一,荣获“中国石油和化工园区特殊贡献奖”,连续6年蝉联全国化工园区排名榜首。
如今,这个国内化工园区的“老大哥”, 将目标指向建设世界领先的化工园区,继续引领新时代中国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图为智慧园区推进大会
国内园区领头羊
初具国际影响力
经过20多年的摸索建设,上海化工区获得了国家级经开区、国家首批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全国循环经济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成为全国化工行业公认的水平最高、最有国际范的化工园区。
上海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再加上化工产业基础和有关政策支持等优势,上海化工区一成立就吸引了全球化工巨头的目光,成为国际资本抢滩布局中国市场的登陆点,吸引了巴斯夫、科思创、亨斯迈、苏伊士、三井化学等全球知名跨国公司投资建厂;园区拥有多套国际先进水平的主体化工装置,聚碳酸酯、异氰酸酯、胶黏剂等产能全球最大。截至2018年底,化工区累计吸引项目总投资280亿美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12亿元。
化工区在建设之初,就设定了打造世界先进化工园区的目标,因此园区在开发过程中处处对标国际先进标准。园区85%以上的企业达到欧美先进国家环保标准,危废处理后排放的尾气中二噁英含量(0.02纳克毒性当量/立方米)远低于欧盟标准;园区VOCS(挥发性有机物)平均浓度100微克/立方米左右,与欧洲发达国家化工园区水平接近。园区效益也达到国际水平。园区工业企业人均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万元,人均工业利润约200万元,人均工业税收约100万元。园区单位土地投资强度132亿元/平方公里、单位土地产出121亿元/平方公里、单位土地利润26亿元/平方公里、单位土地税收12亿元/平方公里。
实现化工产业高度集聚,循环经济水平最优。化工区坚持化工产品链招商,园区主导产业集聚度高达90%以上。化工区产品关联度达到85%以上;废水纳管率达100%,工业水循环利用率达97%;危废安全处置率(含综合利用)达100%。
勇于探索创新
引领高质量发展
作为国内化工园区的先行者,上海化工区在发展过程中无经验可借鉴,勇于探索创新是化工区持续领跑的“法宝”。上海化工区在国内率先提出了“五个一体化”,即产品项目一体化、公用辅助一体化、物流传输一体化、生态保护一体化和管理服务一体化开发建设理念。
遵循“五个一体化”理念,上海化工区以石化产品链为导向,开展产品链招商,构建起上中下游产品项目循环链;集中建设供水、供电、供热、供气等公用配套设施,并建立了市场化公用工程运营服务模式;建设包括公共管廊、液体化工品和大件码头、道路、铁路、仓储设施在内的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建设绿色发展环境,开展“减量化、可循环、再利用”实践,打造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实现产业与生态的和谐发展;为园区企业提供“一门式”政府事务服务和完善的社会化公共服务,打造高效便利的营商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五个一体化”的先进开发理念被写入了2004年发布的《关于我国化工园区发展的指导意见》,成为我国化工园区开发建设的典型示范和指导原则,并在业内推广普及延用至今。
近年来,随着全球智能制造浪潮的兴起,上海化工区又率先坚持“六位一体”智能化发展理念,推进“1+6+X”智慧化应用体系建设,成为国内智慧化工园区的拓荒者和领路人。在智慧园区建设过程中,化工区秉持了勇于创新的一贯作风,积极探索轻资产模式,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建设成果为园区所用,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仪电集团、华虹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18年智慧园区建设项目以0.25亿的购买服务费用撬动2.7亿元的项目投资,较好利用了资金杠杆,加快了智慧园区建设步伐,智慧公安、智慧医疗、智慧边检、智慧消防、智慧应急等项目纷纷启动。
化工区先后荣获“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实践基地”“中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上海市副市长吴清对化工区智慧园区建设作出如下批示:“方向清晰、主题鲜明、势头良好,争取新年有新实效”。
图为长三角园区一体化发展联盟成立大会
抓紧几大机遇
打造世界名园
1996-2016年,化工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超常规发展,即化工区1.0版。对标上海2035城市发展规划和世界先进化工园区,结合园区实际,上海化工区将2017-2035年规划为化工区实现“从大到强、从强到优、从优到精”的2.0版,编制了新阶段的发展目标。
化工区将抢抓“上海制造”品牌的战略部署、自贸试验区、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发展机遇,坚持对照国际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好水平,全力做强化工产业、做实安全环保、做优营商环境、做精管理服务、做深融合发展,力争到2035年使杭州湾北岸石化产业带的制造业规模突破4000亿元,带动全市相关化工服务业规模突破6000亿元,全面建成与卓越全球城市相得益彰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
围绕2.0版发展目标,化工区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确定了高端发展及科创建设、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一体化管理、智慧园区、配套服务、公用工程价格、责任关怀、营商环境、党建等十大重点工作,并成立了由管委会主任总负责的十大重点工作推进组,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园区高端化、资源化、绿色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标准化、智慧化、精细化发展,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全力推进产业高端发展,抓住龙头项目,进一步引进在全球布局生产基地的跨国公司,推进产业链的强链、补链。二是全力推进科创中心建设,探索建立科创运作新模式,吸引研发机构、团队和项目汇聚化工区。三是全力做好“十四五”规划前期工作,开展前瞻性研究,研究行业发展趋势和产业发展方向,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四是坚持科学化发展,落实责任,做实安全环保,包括进一步提升安全应急管理水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构建安全环保监管新机制,探索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安全环环保管理新机制。五是坚持品牌化发展,放管结合,做优营商环境,深化公用工程价格改革、放管服改革,推进“一网通办”,切实解决制约园区新一轮发展的问题,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目前,化工区正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机遇,推进长三角化工园区一体化发展。化工区牵头组建了“长三角化工园区一体化发展联盟”,研究编制长三角区域化工产业协同发展规划。同时园区充分发挥先进作用,增强对园区周边发展的带动作用,以化工区与金山分区、奉贤分区实施一体化管理为契机,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我国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上海化工区依然走在前列,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扛起了中国化工园区进军世界一流的大旗。
发展历程
上海化学工业区是我国第一家国家级化工专业园区,总体规划面积29.4平方公里。开发建设以来,英国石油、巴斯夫、拜耳(现更名为科思创)、赢创、亨斯迈、三菱瓦斯化学、三井化学等跨国公司以及苏伊士集团、孚宝、法国液化空气集团、普莱克斯等世界著名公用工程公司均已落户区内,外资企业占比80%以上,成为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化工园区。
★1996年,经上海市政府批准,化工区启动围海造地。
★2001年,上海化工区正式开工,进入全面建设阶段;上海化学工区管理委员会成立。
★2002年,上海赛科90万吨乙烯工程开工。
★2013年,园区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
★2017年,启动智慧园区建设。
★2018年,启动上海国际化工新材料创新中心建设。
★2019年,牵头成立“长三角化工园区一体化发展联盟”。